【旺角行人專用區殺街】料最快數月後行車 團體批「城市大倒退」

撰文:林可欣
出版:更新:

設立18年的旺角行人專用區,今天(24日)於區議會在大比數15票支持、1票反對1票棄權下通過「殺街」,要求政府研究終止開放西洋菜街行人專用區。該專用區最快在數月後,恢復周末及假日行車,表演者將無法再「擺檔」賣藝。
旺角街頭表演噪音污染多年屢遭居民及商戶投訴,有區議員認為「殺街」將能回復社區寧靜。
但有關注公共空間的民間組織批評,此舉為「城市大倒退」,反問行人專用區是否只有開放或封閉兩個方案,認為政府多年對投訴及賣藝者帶來的問題坐視不理,包括沒有規管表演活動和聲浪,亦沒全面了解街道使用者、區內街坊、商戶、表演者及其觀眾的意見。
亦有組織今日於區議會外示威,指早前訪問126名居住在行人專用區附近的居民,當中逾半反對撤銷行人專用區。民政事務局回覆指,早前曾調查該處使用情況,各持分者意見不同。

油尖旺區4名經民聯區議員上周於區議會文件提呈動議,要求取消旺角行人專用區,終在今日在區議會大會以大比數通過。主席葉傲冬昨接受《香港01》訪問時,強調區議會作為諮詢機構且具有民意基礎,當局需要充分考慮投票結果。

運輸署:檢討菜街有否足夠行人設施

對於區議會通過動議,運輸署回覆記者指,會進行專業研究,須掌握行人流量的變化,藉以檢討及評估有關建議對行人安全和行人環境的影響。發言人透露,本月正進行新一輪定期人流車流調查統計,預計需時兩至三星期完成,待署方完成分析和研究後,會與有關部門討論,並在七月向區議會匯報。

若政府落實「殺街」,目前周末假日人流如鯽的西洋菜南街如何疏導?運輸署指會檢視例如有否足夠空間擴闊行人路,及修訂相關路口燈號時間,「以紓緩在取消行人專用區之後,在人流高峰期對人流及車流的影響,考慮能否減少對整體行人環境的影響。」

發言人強調現時運輸署和其他政府部門,都有不同權力管理旺角行人專用區,署方將分析車流量,與相關部門商討後,透過民政事務處作諮詢,整個過程需時4個月,並就諮詢結果以及區議會進一步意見,與民政事務處、警方和其他部門配合及共同商議落實細節,包括推行時間及相關的準備工作。 

動議由陳少棠(中)、莊永燦、黃建新、黃舒明等4名經民聯油尖旺區區議員提出,今日於區議會大會通過。(余俊亮攝)

4年前減開放日數 每周僅開兩天7小時

該行人專用區於2000年設立,幾年後更全天候開放予行人使用。惟多名油尖旺區議員18年來就西洋菜街街表演問題,屢接投訴。其中獨立議員仇振輝於2013年區議會會議中,進一步動議縮減行人專用區實施日數,認為有助解決街頭表演及易拉架招客帶來的問題。最終於2014年初至今,行人專用區僅在周六下午4時至晚上10時,以及公眾假期中午12時至晚上10時開放;星期一至星期五則恢復行車。

4年前縮減開放日數後,投訴數字曾一度回落至每年600-700宗,但據民政事務局統計數字顯示,7個政府部門於2016年起接獲噪音滋擾投訴數目,急升至每年1200宗以上。

有組織批評多年對投訴及賣藝者帶來的問題坐視不理,亦似乎沒全面了解區內街坊、商戶、表演者及其觀眾聲音,如今或將殺街,同樣「行都冇得行」。(歐嘉樂攝/資料圖片)
+17

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附近商戶對表演去留意見各異

立法會議員(批發及零售界)邵家輝指,於2016年開始接到旺角居民及商戶的投訴,他去年委託獨立機構實地測試噪音水平,發現每逢「表演日」的晩上7至10時,該行人專用區音量超過85分貝,有位置更達101.5分貝,等同置身的士高。

邵家輝訪問過附近商戶,部分商戶表示反對賣藝者於店外擺檔表演,卻有些店舖認為若表演者維持80分貝聲量(相等於店內錄得約70分貝)則可接受。「附近商戶對是否容許表演意見各異。我們反對『殺街』,但認為政府應規管專用區內街頭表演。」他過去與政府代表及分區委員開會,曾提出設表演發牌制度或噪音水平,「佢哋一聽到就覺得要涉及太多嘢,好難處理,最終仲未有方案出到嚟。」

他認為政府應先管制音量,並於上周末區議會討論「殺街」前夕,獲多個政府部門邀請一同到行人專用區派傳單。但落區呼籲歌檔自律減音量是否有用?邵家輝指,當日大部分歌檔都表示合作,未來若立法規管表演活動,將願意接受。

自由黨立法會議員邵家輝(左)聯同政府部門人員,上周末到行人專用區,向表演者派發傳單,呼籲表演者減低聲量,讓行人專用區不會被「殺街」,保留有特色的街頭表演文化。(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歌檔願意受規管 「政府傾完無方案」

對於區議會通過「殺街」議案,有「旺角最大檔」之稱的「旺角羅文」說:「唔開心一定有,但都要接受現實。我哋從來都冇得話事。」他與多個歌檔近年來一直表示願意接受政府就聲量及表演資格規管,通過專業人士評審才獲發牌於街頭表演,但政府多年沒就此討論。

「旺角羅文」承認,旺角的街頭表演「真係好嘈」,多個歌檔多次被警員口頭勸喻及警告降低聲量,然而,早前他亦與其他歌檔負責人,與警民關係科與其他政府部門如環保署,開會討論解決方案。會上他建議於每檔設立分貝機,「好似嗰啲小巴超速機咁,我哋一超出80分貝呢,就bibibi聲,bi超過三次就要收檔冇得唱。」會上政府部門代表聽畢認為有技術困難,不接受此提議。

旺角羅文六年前已在旺角行人專用區表演,他說幾年前減少開放日數後,觀眾的賞金與從前相若,「佢哋集中表演嗰兩日畀出嚟」。(歐嘉樂攝/資料圖片)

往其他區表演憂無觀眾 歌檔有其他收入

「殺街」議案另一動議要求民政事務局在各區物色合適地方,重開行人專用區,供街頭表演者推廣本地藝術文化,獲大比數支持,僅一票反對。但「旺角羅文」認為重置街頭表演者的提議「嘥氣」。「要去我哋一早去咗啦」。他與幾個歌檔指早年曾被要求遷往西九文化區或其他地區街頭表演,但最終沒成事。「點推成車表演器材入去西九呀,而且西九或其他區無人睇㗎,我哋出來唱都係想有人欣賞。」

「旺角羅文」自2011年已在西洋菜南街賣藝唱歌,三、四年前組織自己歌檔,主理多個歌者輪流出場表演,每次均圍來數以百計觀眾,打賞總計過萬元。但他說街頭觀眾的打賞並非單一收入來源,殺街後仍有地方演出。他與拍檔不時獲邀到本地鄉議會、圍村聚會、高球會等聚會場合表演,亦會自辦酒樓演唱會,讓歌迷購票入場欣賞。「始終都係街頭唱歌有氣氛啲,啲中老年人行過嚟睇,擺低十蚊廿蚊開心一晚。殺街後嗰種大笪地情懷冇架喇。」

民間團體質疑有否充分諮詢公眾

民間組織「拓展公共空間」多次研究旺角行人專用區的使用情況。秘書長葉紫盈指:「我哋都諗緊點解嗰度咁受賣藝者歡迎,可能就係因為夠『本土』、交通易到達又聚得多人。」她說縱使不少街坊投訴,但每次「表演日」經過西洋菜南街總人頭湧湧,數以百計觀眾圍住不同歌檔觀看表演。「憤怒居民的投訴聲音一定大,但整個討論中,不同持分者又有沒有發言機會?各人的聲音有否充分被政府和區議會聽見?現在一句覺得『大媽』或其他賣藝者好煩厭,就以『殺街』解決,抹殺了其他街道使用者的機會。」

旺角行人專用區周末假日早已成為尤其中老年觀眾的歡樂天地,歌者亦視如露天大歌廳。(資料圖片/吳鍾坤攝)

解決「大媽」問題 再回復菜街老問題

葉紫盈同意西洋菜南街的表演噪音確實滋擾居民。「但這是政府造成的。這些年來每當面對投訴,只透過警察執法發傳票,政府皆沒正面解決。」她說恢復行車當然可解決當下「大媽」製造噪音的問題,但將引伸其他街道問題。

當年運輸署於西洋菜南街設行人專用區,就是為了減少該路面車輛的噪音及空氣污染。葉紫盈指,西洋菜街兩邊大廈高聳,車輛廢氣和聲音經過此「街谷」將十分「應聲」,故附近居民一直飽受這些環境污染的煎熬。「政府若真的殺街,是解決了『大媽』問題,但又回復老問題。」

禁用喇叭解決燃眉之急?

她的組織提倡香港人值得擁有更多休憩和步行的公共空間,認為旺角行人專用區的問題,根本透過立法規管便能解決。「歐美、澳洲甚或近至台灣都有為街頭表演tailor made制度和法例,例子俯拾皆是,為何政府就不作參考?」

她說最簡單如為噪音水平立法。「現在環保署沒就街道噪音訂立指標,因為各區和各位置的聲浪很不同,有標準就很不公平。但政府可針對西洋菜街量度噪音標準,環境聲幾多、容許歌聲音樂又幾多分貝,就讓警方有法可依,對太嘈的歌檔規管。又或限制表演者使用擴音器,不就能先解決問題了?」

旺角行人專用區的歌檔多年來已累積大量歌迷,不時前來圍觀。(資料圖片)

民政事務局:立法規管需時

就街頭表演者設發牌及規管制度,民政事務局回覆指,目前位於油尖旺區的西九文化區於2015年起已設「街頭表演計劃」,康文署轄下的沙田大會堂亦有「開放舞台計劃」,歡迎不同街頭表演者及團體租用,與公眾共享藝術表演。

局方指目前政府和居民對街頭表演帶來的環境衛生、噪音和街道堵塞,多採取包容態度,區議會可就區內意見,決定哪些地點適合街頭表演,並向政府反映提議。發言人指,政府參考過香港以外多個地方街頭表演制度,但當中涉及的標準和範圍太廣泛又複雜,而且觸及全港至地區層面,認為社會多角度討論及達到共識需時。

油尖旺民政事務處則指,曾於2009年9月、2012年3月和2013年9月就縮減行人專用區實施時間的建議進行地區諮詢,向受影響的持份者發出諮詢文件,以回條形式收集意見。於2014年實施減日數前,處方於前一年年底曾委託香港樹仁大學同期進行街頭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旺角行人專用區的持份者及途人對有關建議有不同意見。」發言人指若再次接獲運輸署的有關要求,將再次安排地區諮詢工作。

若以後周末和假日,西洋菜南街恢復如周一至五的行車狀態,真的是社會所想?(資料圖片/余俊亮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