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的智慧】台宗教團體建護生園區 收容屠宰場刀下懷孕母羊

撰文:吳韻菁
出版:更新:

台灣數年前開始推動修訂《野生動物保育法》,以規管放生行為,保護生態。雖然修訂仍存有爭議未能落實,但當地不少宗教團體亦願意多行一步,其中福智佛教基金會邀請科學家向信眾講解野放對生態的威脅;又與當地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合作,於三年間建造「護生教育示範園區」,拯救及養育被棄的動物。

羊群由園區的照護員照顧,平日會於草地放牧。(台灣福智佛教基金會提供)

收容奶羊 建造生態濕地

「護生教育示範園區」的現址前身是奶羊飼養場,現時收容了450隻奶羊;另外還有來自大學獸醫院棄養的鸚鵡,以及台北市立動物園轉送來的蘇卡達象龜等動物。

從台北市立動物園轉送來的蘇卡達象龜,需要在戶外曬太陽以維持健康。(台灣福智佛教基金會提供)

園區內又營造了生態濕地,種植多種吸引鳥類的喬木、灌木植物,和吸引蝴蝶的植物及有機蔬果等,當中的蔬菜水果亦為園內及野生動物提供食物。濕地吸引了水鳥如紅冠水雞、小鸊鵜前來築巢交配。

台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研究中心」及台南市「立安動物醫院」的專業獸醫人員,還有園區的照護員都悉心照料園內的動物,令牠們頤養天年。福智佛教基金會又邀請生態專家為建造園區及濕地的職員及義工,講解生態環境知識。

善心人士從屠宰場救起已懷孕的山草羊媽媽,羊媽媽抵達護生園區一個月,便誕下三隻羊寶寶。(台灣福智佛教基金會提供)
園區原址是奶羊飼養場,現時接收了450隻奶羊。(台灣福智佛教基金會提供)

屠宰記號 轉化成「慈悲印記」

在護生園內,每一頭動物都有牠的故事。帶着三隻小羊的黑草羊媽媽,身上曾被人噴上黃色記號,以方便在肉食市場上拍賣。好心的司機不忍牠被送往屠宰場,於是贖了牠,並帶到護生園區。黑草羊媽媽抵園後一個月,平安誕下三隻小羊。羊媽媽身上的拍賣記號成了「慈悲的印記」。

照護員細心照顧每一隻動物,另一隻「羊阿嬤」(年老的母羊)臨終前無法走動,長期躺卧令身體長出褥瘡,照護員每天幫牠塗藥膏。照護員更陪伴守護着牠,與牠一同渡過生命終結的時刻。福智佛教基金會希望來園區的市民,能在自然的生態環境中,透過與動物互動,尋回對萬物的慈悲情懷,對生命更加包容和關懷。

園內建造的生態濕地,為野生動物提供了合適的居所,引來不少水鳥。(台灣福智佛教基金會提供)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研究中心講解合法放生,對生態和動物福祉的重要性。(台灣福智佛教基金會提供)

了解海洋生物危機 探討護生意義

福智佛教基金會認同隨著時代環境的轉變,需要與時俱進,學習先進的放生與護生觀念。基金會邀請到「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的副研究員及「海洋大學」教授舉辦課程,從陸地及海洋生態物種的角度,解釋漁業誤捕、海上棲息地受破壞及海洋環境受人污染的情況,突出台灣常見的海洋動物如海龜生存的危機,進而提出海龜救傷的作法,以探討護生的意義。

福智佛教基金會護生專員陳奕成指,「護生教育示範園區」的成立,是為了具體落實護生教育,期望透由「尊重生命」的教育理念,帶動人們對於生命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