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無列中史科惹爭議 陳仕源:屬中港歷史分水嶺應教下一代

撰文:吳倬安
出版:更新:

教育局早前公布初中中國歷史科課綱諮詢,「六七」及「六四」事件未有列入課程大綱,當負責的局方官員被問及原因時直言:「六七年嘅時候,你喺邊度呢吓?」,又稱不會將「雞毛蒜皮」的小事列入大綱,當時掀起全城熱議。事後有關官員曾公開指「雞毛蒜皮」言論或屬用詞不當。
「六七動力研究社」社長陳仕源接受《香港01》記者訪問時,憶起有關言論仍氣憤不已,痛斥有關官員是「黃皮白心」和「無水平」,他指「六七」是「反英抗暴的愛國運動」,同時為中國和香港歷史的分水嶺,必須將正確的史實授予年青一代。
此外,曾在兩會提出「平反六七」的港區人大代表吳亮星則認為,「六七」對港英政府在回歸前的管治方針造成一定影響,應透過「合理」的史料,讓學生接觸「六七」。

陳仕源當時因「六七」入獄五個月。(李澤彤攝)

批評官員「黃皮白心」

特首林鄭月娥參選特首時倡指中史列為初中必修科,銳意提高本港學生對中國的認識和國民身份認同,外界一直關注課程會否涵蓋「六四」、「六七」、文化大革命、三反五反等影響中共印象的政治事件。直至上月底,教育局公布初中中國歷史科課綱諮詢,「六七」和「六四」未有列入課程大綱,官員更形容這些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言論令全城嘩然。

「六七動力研究社」社長陳仕源接受《香港01》時痛斥,有關教育局官員和學者「黃皮白心」,「這些官員講出這些說話完全無水平,對歷史是空白,他們的心可能是白色的,我們叫他們做『黃皮白心』,就好像以前我們鬧『白皮豬』一樣。」

退休船長陳仕源是當年「六七」參與者之一,被捕時年僅18歲。他憶述當時他剛從航海學校畢業,仍未正式成為海員。他稱當年投入「六七」,只因「血的感染」,「七月我在炮台街、西貢街那邊看到很多人抗議,當時不知發生甚麼事,然後見到抗暴隊暴力清場,發射很多催淚彈,因為在石級上,示威者『碌晒落嚟』,傷了很多人,看到這個畫面,一定會受到血的感染。」

陳仕源當時剛從航海學校畢業,未正式成為海員便入獄。(李澤彤攝)

指港英「暴」左派「動」

67年9月1日,陳仕源聯同數十名工會成員、家屬,到當年的中央裁判署聽審,聲援因三名在家中印刷「六七」宣傳單張而被捕的海員子弟。陳仕源萬萬想不到因此而被捕,成為階下囚,「我們一行五十多人,到中央裁判署聽審,法官出來的時候向他抗議,法官見狀馬上離開,庭警即場揮棍毆打我們,逐我們出門口,及後更將我拘捕,控告我行為不檢和拒捕,最終被判入獄五個月。」

轉眼五十年,陳仕源指出「六七」是一場「反英抗暴的愛國運動」,他又直指這並非「暴動」,「我們左派只係『動』,港英政府是『暴』,他們(港英)先『暴』我們才『動』,是他(港英)先殺我們的人,無辦法下才出現偏差。」

「我們左派只係『動』,港英政府是『暴』,他們(港英)『暴』我們先『動』,是他(港英)先殺我們的人,無辦法下才出現偏差。」
「六七動源研究社」社長陳仕源

他又指出「六七」為中國和香港歷史重要的分水嶺,必須將正確的史實授予年青一代,否則教育局將會犯下嚴重的錯誤,「教育局若這次不教好『六七』,將再一次犯下嚴重的錯誤,令年青一代對歷史走向空白。」

吳亮星去年出席「六七」的公祭。(資料圖片)

前立法會議員、現為港區人大代表吳亮星則表示,完全支持政府將中史列為初中必修科,他認為回歸後本港學生對中史的接觸弱了很多,他認為提倡中史是回歸後本港對國家應有的責任,「若學生無機會接觸中史,會令新生代對中國造成不了解」。

提倡中史是本港對國家的責任

他認為將中史列為必修科,有助擊退「港獨」或「分離主義」,「現時缺乏中國歷史教育,令『港獨』、『本土』等思想相對容易產生,學生容易被人誤導。」

吳亮星亦認為,「六七」在課程大綱「有好過無」,他指出「六七」對香港往後的發展、市民的生活,及對港英政府在回歸前的管治方針造成一定影響。他認為,若在學校教授「六七」需配以「合理」的史料,「我不贊成這是一場暴動,應以合理資料將『六七事件』、以至後期的鎮壓及前因後果,整體和詳細羅列出來。」

許智峯認為「六七」十分重要。(資料圖片)

許智峯:應向學生客觀教授「六七」

長期關注教育議題的民主黨立法會議員許智峯認為,「六七」是香港本土歷史和中國歷史的一件重大事件,無論任何都應該涵蓋在中史科內,「『六七』是很重要的歷史事件,很多政治思想涵蓋在內,亦與文化大革命緊密扣連。」

他認為應以客觀的角度,將「六七」教授予學生,「『六七』有傷亡、有暴力,當中有人為國家、愛國主義而參與,亦有人因文革氣氛、對偶像崇拜而參與,不同立場有不同角度看待事件,可從中尋找最大共同點、從學術角度客觀分析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