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女被虐殺案】近三成虐兒個案由鄰居舉報 社工:街坊很重要

撰文:鄺曉斌
出版:更新:

屯門早前發生恐怖虐兒案,導致年幼小兄妹一死一傷,年僅5歲女童「臨臨」不幸離世。
根據防止虐待兒童會的數字,去年共接獲1,121宗求助個案中,除了逾半由家庭成員舉報外,公眾及鄰居舉報亦佔近三成,佔第二位。有社工表示,鄰居可能會聽見附近傳來家長責罵子女的聲音,建議鄰居可留意責備內容、來源單位、發生時間、頻率等資料,然後提供予相關機構跟進。

案中兩名被告日前被押往屯門法院提堂。(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根據防止虐待兒童會《2016-17年度報告》,去年共接獲1,121宗求助個案,當中超過一半617宗(55%)由家庭成員舉報,而公眾及鄰居舉報佔第二位,合共303宗(27%),專業人士及傳媒則分別佔190宗(17%)及8宗(1%)。

在該1,121宗個案中,當中有198宗列為懷疑虐兒個案,當中身體虐待個案率佔最高,共有105宗(53%);而第二高比率為性侵犯個案,共有36宗(18%);其次是疏忽照顧個案,佔28宗(14%);多種虐待佔19宗(10%)及心理虐待佔10宗(5%)。

參考防止虐待兒童會過去5年的數據,列為懷疑虐兒個案的數字則呈下降趨勢,由2011至2012年度的305宗,下跌至2016至2017年度的198宗;然而,身體虐待一直佔據懷疑虐兒個案率最高,所佔比例通常在5成左右(見下表)。

虐兒個案數字趨勢(2011年至2017年)
年度 接獲舉報個案宗數 懷疑虐兒個案宗數 身體虐待宗數(比例) 疏忽照顧宗數(比例) 心理虐待宗數(比例) 多種虐待宗數(比例)

懷疑性侵犯宗數(比例)

2016-17

1,121 198 105(53%) 28(14%) 10(5%) 19(10%) 36(18%)
2015-16 1,485 253 131(52%) 38(15%) 26 (10%) 28(11%) 30(12%)
2014-15 1,490 339 168(50%) 51(15%) 27(8%) 30(9%) 63 (18%)
2013-14 1,445 409 194(47%) 64(16%) 29 (7%) 47(12%) 75 (18%)
2012-13 1,093 378 166(44%) 79(21%) 50(13%) 30(8%) 53(14%)
2011-12 811 305 150(49%) 44 (14%) 42(14%) 37(12%) 32(11%)

資料來源:防止虐待兒童會

5歲女童臨臨懷疑被嚴重虐打致死,其26歲生父(右)及27歲繼母(左)涉謀殺被捕。(資料圖片)

街坊、鄰居角色重要 發現異樣應主動關心

從上述數字可見,公眾及鄰居舉報是阻止兒童繼續受傷害的重要一環。防止虐待兒童會服務經理、註冊社工李如寶指出,街坊、鄰居等的角色十分重要,當他們留意到社區內的兒童出現傷痕、被長時間趕出門外罰站、在無家長看管下四處流連、無人照顧等情況,便應該主動上前關心,了解情況,若情況危急則應報警求助。

另一方面,鄰居亦可能會聽見附近傳來家長責罵子女的聲音,李如寶建議,鄰居可留意責備內容及來源單位,發生時間、頻率,甚或留意懷疑被虐小朋友的校服,以辨別其學校資料,這些資訊在舉報時,均能有助負責機構或社工跟進。

兩名被告今由警車押送到屯門法院。(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家長虐兒涉多方面因素 家長不應以任何方式體罰

李如寶指出,家長出現虐兒行為通常涉及多方面因素,包括管教子女壓力、經濟壓力、夫妻關係不佳、子女有特殊教育需要等,當家長的情緒及壓力到達臨界點時,家長便有機會發洩到子女身上;另外,她指出,家長有濫藥習慣,亦可能是導致虐兒行為的成因。

體罰子女會有樣學樣 模仿家長襲擊他人

李如寶強調,不建議家長使用任何形式的體罰教導子女:「當家長發現『打手板』方式唔可以有效管教,可能就會用更暴力的方式體罰,問題通常就係咁樣而變得越來越嚴重。」她強調,體罰會對子女成長帶來負面影響,因小朋友很容易會「有樣學樣」,在成長期間可能會模仿家長般襲擊他人,變得具暴力傾向。

5歲女童陳瑞臨,疑遭虐待致死,事件引起全城關注。(資料圖片)

家長情緒大起大落及出現體罰子女念頭需求助

那麼家長在甚麼情況下,便需要尋求協助?李如寶強調,當家長的情緒大起大落,出現體罰子女的念頭,甚或已開始體罰子女時,便應尋求社工、親戚、朋友或相關社福機構尋求協助。她表示,防止虐待兒童會在跟進個案時,通常會先分別約見家長及子女,以進一步了解雙方,嘗試解決問題;若發現傷勢嚴重,則會立刻帶同涉事兒童到醫院驗傷,並報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