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辯論】測量師學會提7大建議 撐填海、發展東大嶼   

撰文:張嘉敏
出版:更新:

「土地大辯論」公眾諮詢期將於本月26日結束,各界紛紛向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就各個選項提出意見。香港測量師學會今日(18日)就土地供應提出7大建議,並就18個土地供應選項作出回應。
測量師學會稱支持填海,認為可帶來長期土地供應,並對現有土地用途帶來最少影響。學會亦指,支持建立人工島以發展東大嶼都會,並且認為可透過成立獨立委員會,以公私營合作模式釋放潛在土地。

學會建議透過公私營合作模式,解決新界土地業權分散問題和收集新界土地。(資料圖片)

填海可帶來長期土地供應

香港測量師學會回應「土地大辯論」內的18個土地供應選項,指認同填海為重要的土地來源,可帶來長期土地供應,有助全面規劃新社區。加上填海對現有土地用途的影響較少,不涉及收回土地問題。學會建議政府採用最新及先進的填海工程技術,以減少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另外,學會亦支持發展東大嶼都會計畫,以發展成第三個核心商業區及新城鎮。

倡成立獨立委員會 以公私營合作方式釋放土地

學會亦支持透過公私營合作釋放潛在土地,以解決新界土地業權分散問題和收集新界土地。學會建議,成立由不同專業人士和公眾組成的獨立委員會,審查和批核公私營合作的計劃,以提高透明度及獲取公眾信任。

另學會亦支持發展棕地,並於新界以收地或土地交換整合一些零散而未被充分利用的土地,以建立更多新發展區。學會建議,政府應合併及整理土地所有權、解決增加基礎設施的需要,及重新安置該地區現有的作業者。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可發展成土地供應局 

另外,學會建議將現時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發展成土地供應局,並直接向行政長官匯報,監察及管理本港的土地供應;定期檢視公私營房屋的比例;放寛部分重點發展區域的地積比率,如新九龍地區;開發綜合發展區,建議政府接受門檻較低的土地擁有權作為規劃審批的先決條件,以鼓勵小業主進行重建;釋放工廈發展潛力;精簡及加快現行發展審批程序,設立中央小組,處理補地價審批事宜;預留1,200公頃以外的額外土地,建立土地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