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零距離】颱風季將到 山竹二代來襲斷水斷電怎算好?

撰文:韋景全
出版:更新:

常言道要未雨綢繆、積穀防饑,去年9月中超強颱風山竹襲港,破壞力比前年的天鴿更巨大,多區水浸、道路受塌樹阻擋,市民生活大受影響,甚至有住宅大廈斷水斷電多日,令居民措手不及。
今年風季料於6月開始,天文台預測今年會有4至7個熱帶氣旋進入香港500公里範圍。全球暖化導致極端天氣出現更頻繁,會否有另一個山竹般的超強颱風來襲,實屬難料。因此做好準備,應對出現最差情況,實為上策。
推廣災難防護意識的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今日(17日)起於《香港01》推出「防災零距離」系列,分享應對不同災難的準備,今日率先教大家預備應對一旦風災再現。
此外,暑假將至,不少市民會一家大小到不時發生地震的日本及台灣旅行,人在異地,原來應要帶備11樣東西在身,以防一旦遇上地震。
【防災零距離】系列一
撰文: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

災害風險無處不在,任何人都可以成為當中主角,但同時間,防災的意識和行動,亦是任何人都能學懂和做到的。「防災零距離」專欄以此為宗旨,由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撰寫,跟讀者從以往發生過的災難去反思和學習,並集結不同地方和專家的防災知識和經驗,希望讓讀者感到「防災」其實不難,也不是很遙不可及的事。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
風季即將到來,難料會否再來一個如去年山竹般的超強颱風,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教大家要準備三日免煮食物。(教研中心提供圖片)

很多災害尤其是天災,是無法阻止其發生的,無論政府和個人層面可做到的,就是減低其風險,或者減低其破壞性,而對於一些嚴重至可以對我們性命或健康造成威脅的,個人層面上應該做好準備工夫以提高不幸遇到災難時保護我們生命和安全的機會,而災難逃生包或俗稱「走佬袋」,就是其中一項重要應急物品。

災難緊急包 有家用和逃生用之分

「災難緊急包」可以是滯留家中或災難中時使用,或者逃生時使用,即「災難逃生包」或俗稱「走佬袋」,「災難緊急/逃生包」其實是一個「概念」的清單,那概念很簡單,就是當某一種災難發生後,我們可以逃到一個地方或逗留在一個地方,可以是自己的家中,靠清單上的物品或其他準備去維持大約三天的基本生活,除了生理需要,亦需要維持獲取災難資訊或外間通訊的方法。

例如身在香港,相信大家想像到會有機會用上逃生包或此概念的,就是颱風,因為當颱風發生後,我們很多時都要逗留在家中,而不少港人,已略知「災難緊急/逃生包」的概念而有所行動,例如在颱風前多儲點糧食。

切合自己和實際的準備

「災難緊急/逃生包」清單和其他相關準備應該包括一些必須用作保護我們生命和安全的物品,另外再加上切合自己或家人特別需要的物品,然後便要考慮到要易於準備和運用。教研中心現跟大家分享三個經常為港人遇上的災害危機,讓大家作為參考。

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提醒市民要有未雨綢繆意識。(教研中心FB專頁圖片)

1) 颱風被困家中

水:

準備好每人每天大約三公升的飲用水。

食物:

足夠三天份量的食物,當中包括乾糧或不用烹煮的食物。食物方面,最好選一些不太鹹及令人口渴的,罐裝食品、果乾、麥片類和高熱量的食品都是好的選擇。

如果雪櫃有食物,在停電後最好盡量只在拿取食物時才打開櫃門,盡量減少打開櫃門次數。一般雪櫃在停電後而沒有打開櫃門的情況下,仍然可維持食物冷藏約4小時,冰箱中的食物則可以維持冷藏約24至48小時 (跟容量相關)。如果所住的地方是屬於停電的高危地方,值得考慮在雪櫃儲存冰塊或冰種,因為冰塊或冰種可讓雪櫃在停電後維持冷度長一點時間。

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提醒在停電後,盡量減少打開櫃門次數。(教研中心提供圖片)

用電和照明:

1. 用電筒照明,比利用蠟燭安全,不使用電筒時,不要事先把電池放入電筒中,以防止電池在電筒內放置太久而失效。不要使用蠟燭,因為蠟燭有導致火警的危機。

2. 充好家中可用的外置充電器。

3. 如果可以,手機關上WIFI、藍牙或其他不必要功能,並轉為省電模式。

4. 便攜式發電機會釋出一氧化碳,必須在室外環境使用。在美國,每年都有不少人因為颱風導致停電後而不正確使用便攜式發電機會,而導致中一氧化碳毒而死亡的個案。另外,發電機需要定期保養及安全妥當儲存燃油,在香港的大廈區所環境,未必合適。

通訊:

電池操作的收音機是很可靠的通訊工具,當電視、電腦或手機電話沒有電時,電池操作的收音機仍然可以接收外間訊息。

用紙和筆記下重要人士的電話,因為現在大部分人都只有把電話號碼作電子紀錄,一旦電話沒有電,便沒辦法找到號碼。

在依賴手機年代,一旦無電,便甚麼也做不到,是否應保留一部傳統收音機在家,以防不時之需?(教研中心提供圖片)

2) 要撤離住所

如果需要撤離住所到臨時庇護中心暫住,就需要「災難緊急/逃生包」作「走佬」用,必須帶備身份證明文件、零錢、日用品如個人清潔用品、衣物及雨衣,不要忘記帶備所需要的藥物,包括長期服用的及不時所需的。

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災難逃生包」,列出要帶備的物品。(教研中心提供圖片)

3) 到地震高危地方外遊

到地震高危區外遊如很受港人歡迎的日本和台灣,可以在出發前到相關的政府網頁查看當地的地震緊急安排和的資訊,到達活動的地方和酒店時盡量了解周遭環境,一旦面臨災難時,才能迅速應變,盡快逃到安全的地方。

由於地震發生的一刻很突然,「災難緊急/逃生包」要準備好並放在容易一手可以拿走逃生的地方如放近門口,物品方面:

1• 在海外,身份證明文件尤其重要,可把身份證明文件及保險文件副本放進袋中
2• 食用水及較輕身的乾糧
3• 可加上求生和求救物品以作萬一被困時之用如哨子、瑞士刀、口罩或頭盔
4• 小小的急救包處理因逃生時導致的小小創傷
5• 照明工具及後備電池作被困時使用,最理想是頭燈以方便雙手活動
6• 零錢
7• 保暖衣物及雨具
8• 簡單個人清潔用品如毛巾或濕紙巾
9• 電池操作的收音機
10• 不同家人如老人、小孩和嬰兒的特別需要
11• 最好把所有物品放進背囊,方便雙手活動

常備照明工具,可於危急時發揮重要作用。(教研中心提供圖片)

重要文件電子備份

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重要文件,如藥物紀錄、保險文件、財務文件,對學生來說可能是學校文件,把重要和緊急需要用到的文件儲存於雲端作電子備份,可以備不時之需,尤其當個人電子產品在緊急時遺失或沒有電源使用時。

想前一步,做多一步,有機會能轉危為安,在災難情況下安然渡過。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網頁Facebook專頁)透過推行多元化的活動,包括專業培訓課程、研究項目、社區教育活動、以及政策交流與學習平台,與社會不同界別的人士、救援人員、學術界及社區伙伴合作,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共建安全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