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基層醫療發展落後 有智庫促增經濟及培訓誘因予家庭醫學醫生

撰文:陳倩婷
出版:更新:

港府近年積極推動基層醫療發展,惟至今18區內僅葵涌區設地區康健中心,該中心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更停開數個月,被質疑未達支援社區層療需求的功能。
智經研究中心今日(28日)發表研究報告,提到本港的基層醫療發展仍落後,故分析七個地方的機制,發現海外對普通科醫生的支援較多,如澳洲政府以經濟誘因鼓勵普通科醫生與當區基層健康網絡合作,加拿大的家庭醫學專科研究生的駐院實習則較其專科短。智經認為,香港缺上述誘因,建議可參考其他國家的計劃理念改善機制。

智經研究中心發表的《步向全民健康覆蓋:選定地方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報告,分析了內地、加拿大、英格蘭等七個地方的醫療制度,探討當中有否香港可借鑑的地方。智經指報告顯示,七地的共通點是政府乃推動基層醫療的主導者,其中政府對基層醫療健康的承擔和投入更是發展關鍵。

普通科、家庭醫生是基層醫療護理者 政府需增加誘因

報告提及,普通科醫生需持續提供優質基層醫療服務,而澳洲政府「普通科執業獎勵計劃」,鼓勵普通科醫生與當區基層健康網絡合作,醫生需按時呈交慢性病的臨床數據,智經認為計劃理念值得香港參考。報告又指,家庭醫生可持續提供護理,需有足夠人手,加拿大的庭醫學專科研究生的駐院實習只需兩年,較其他專科的五至六年培訓期短,故當地醫科生樂於「掛牌」,惟港府未提供相關誘因。

求診程序上,英格蘭及加拿大市民須經普通科醫生轉介予專科,澳洲及荷蘭市民若直接向專科求醫將不獲醫保保障,內地則倡市民與家庭醫生簽約,可享轉介渠道。智經認為家庭醫生著重預防及早識別疾病,港府可更積極推動家庭醫生觀念,訂立「一人一家庭醫生」的長遠目標。

有智庫認為需增加經濟及培訓誘因,才有助增加家庭醫學專科醫生數目。(資料圖片)

斥本港醫健通系統登記率低

醫護人手以外,智經認為基層醫療服務需相應配套,如電子病歷及健康數據,報告指以色列四間保健基金組織均設有電子病歷系統,涵蓋所有家庭醫生和近乎全部國民的健康數據,社區及醫院的病歷可無縫接軌。報告批評本港的醫健通系統登記率低,參與度不理想,政府宜軟硬兼施鼓勵參與,讓病歷可互聯互通。

報告提及英格蘭設有獨立監管醫護服務的質素委員會,制定基層醫療健康的法定監管程序,而澳洲則以健康指標和質素評估框架,監管相關服務。智經建議政府除了現有的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外,長遠應以法定形式成立「基層健康管理局」,質量並重地評估服務表現,達致全面監管。

新加坡推保健儲蓄計劃強制供款 市民有意識為自己健康負責

至於醫療開支方面,智經認為私人醫保維持醫療系統的可持續性,責任應由政府、市民及社會各界一起分擔,如新加坡中央公積金下的保健儲蓄計劃要求市民與僱主同時供款,財務安排靈活,拓闊了醫療融資來源,市民有意識為個人健康負責。

家庭醫生、智經理事及是項研究的召集人李國棟認為參考海外地區的經驗,有助取長補短,以長遠制定本港基層醫療的發展藍圖。智經研究中心主席劉鳴煒則稱,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不能忽視市民的精神健康,建議政府長遠考慮將精神健康納入地區康健中心的服務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