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HI不反映霧霾元兇 專家批轉移視線 促正視港PM2.5長期超標

撰文:林若勤
出版:更新:

今年1月初《香港01》報道,內地網站數據顯示,廣東河源市的霧霾隨著季候風襲港,令本港多處天空灰濛濛,不過AQHI(空氣質素健康指數)多數時間只維持在中等水平。有份建立AQHI系統的學者承認,造成霧霾元兇的PM2.5(微細懸浮粒子),對人體造成的即時健康影響較低,而AQHI只反映即時健康風險,因此有機會出現PM2.5濃度高,但AQHI等級不高的反差現象。
有聯合國氣象專家批評,本港PM2.5水平長期超過世衛標準,認為PM2.5對短期健康影響較低的說法是轉移視線,促環保署加強教育。

1月18日的荃灣空氣十分混濁,能見度偏低,記者在室外逗留一會已感到異常口渴。(林若勤攝)

環保署2013年起,以AQHI作為官方唯一的實時空氣污染指數,當中加入了市民入院率等數據,以評定空氣污染對即時健康的風險,指數分為1至10+,並以低、中高、甚高和嚴重5個等級說明健康風險。不過《香港01》翻查資料發現,AQHI數據與污染物濃度與市民所見的環境並不相符。

PM2.5超世衛每小時標準2倍 AQHI仍屬中等

內地網站aqicn.org的模擬器在1月初預測,廣東省河源市的霧霾會隨著東北季候風南下,並在1月8日來到本港。根據環保署當日的數據,下午1時東涌PM2.5濃度已高達79.4微克,較世衛每小時標準每立方米25微克高出2倍,但當區AQHI仍然維持在5,即中等水平。一小時後東涌的PM2.5濃度已上升至106.2微克,超過世衛標準3倍,然而AHQI只升至7,即高健康風險,2小時後AQHI才升至9,但全日都沒有「爆標」升至10+水平。

1月18日也出現類似情況,下午3時荃灣區的PM2.5濃度高達62.3微克,而東涌亦高達84.8微克,分別超出標1倍及2倍,不過兩區的AQHI仍維持在5,即中等水平。

1月18日下午3時,PM2.5濃度在荃灣和東涌區急升,但AQHI卻維持中等。(地下天文台網頁截圖)

當年有份建立AQHI系統的科大環境學部教授劉啟漢承認,在計算AQHI時,5種污染物當中PM2.5佔的比重只排在尾二。他解釋指,AQHI功能是反映即時健康風險,由於PM2.5和二氧化硫對即時健康的影響比較少,因此所佔的比重亦較少,他說:「AQHI是用來告訴市民,今天應否外出,而不是應否移民到空氣較好的國家。」他認為AQHI能保障市民的健康,強調成立AQHI絕非忽視長期健康風險。

環保署回覆指,AQHI旨在告訴公眾由空氣污染引發的短期健康風險,並已經制定「年均空氣質素指數」顯示長期健康風險。「年均空氣質素指數」(AAQI)是過去12個月的污染物平均濃度,與世衛年均空氣質素指引的比率,數字大於1代表健康風險高於世衛的年均空氣質素指引的風險。

根據環保署網站,一般監測站PM2.5的最新「年均空氣質素指數」屬1.9至2.6,香港的PM2.5污染所造成的健康風險,長期處於世衛指引的一倍以上。

科大環境學部教授劉啟漢承認,在計算AQHI時,5種污染物當中PM2.5佔的比重只排在尾二。(林若勤攝)

一級致癌物不容忽視 PM2.5香港長期超標

近年內地霧霾嚴重,5種空氣污染物中,只有PM2.5和PM10會令能見度下降,因此被內地官方稱為霧霾元兇。健康空氣行動行政總裁馮建瑋指,PM2.5濃度高時,AQHI不一定會高,因此可能會與市民日常的感覺有落差。

他表示PM2.5是微細懸浮粒子,吸入後可穿過肺部進入血管和大腦,有研究就指出最少有5種癌症與PM2.5有直接關係,被世衛列為一級致癌物,不能排除PM2.5對健康的影響。他認為雖然AQHI並不完美,但仍可作為日常指引。

聯合國颱風委員會氣象專家、地下天文台台長方志剛表示,AQHI與入院率掛鉤,具參考價值,但他認為PM2.5對即時健康風險影響低,因此在AQHI中佔比重較少的說法是轉移視線。他指,PM2.5對人體長期影響嚴重,且本港PM2.5水平長期超過世衛建議的標準,單靠AQHI作空氣指標無法保障市民安全。

他批評環保署對市民教育不足,令市民一般都忽略了空氣質素對健康的長期影響。他建議市民應該一併參考其他指數,如美國環保署的空氣質素指數(AQI),以了解主要污染物的種類,以作出相應對策。

近日本港空氣質素一般。(林若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