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橋香港段行車「右上左落」惹爭議 譚文豪倡珠海段始轉制

撰文:甄挺良
出版:更新: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將採用「右上左落」行車安排,引發多名立法會議員在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上質疑政府在與內地商討時,未有照顧香港司機需要。公民黨議員譚文豪指,香港和澳門一直採用「左上右落」,認為應在接駁至珠海一段的路程才轉用「右上左落」。

港珠澳大橋擬採用內地的「右上左落」行車安排。(資料圖片)

政府多番強調港珠澳大橋今年底將具備通車條件,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今日(24日)討論相關法律修訂建議,其中「右上左落」引發的爭議最大,多名議員發問跟進。

譚文豪表示,政府早在2011年已經提交文件列出「右上左落」行車安排,當時已經「做晒決定」,但他亦質疑為何香港及澳門的車輛均是「右軚」行車,習慣「左上右落」,如今日後大橋通車後駕駛者來往港澳要「兩度轉換駕駛模式」,為司機帶來不便。他認為應在珠海段接線才採用「右上左落」,是「符合交通邏輯的安排」。議員鄭松泰亦反問「香港路段為何不是內地跟香港規例?」

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解釋指,大橋主橋部分主要位於內地水域,採用「右上左落」是「合理安排」。他續指,在考慮相關安排時,「最重要是顧及駕駛者的安全」,考慮到大橋主橋實行內地交通法例,應在駕駛者有適當準備下,才轉成「左上右落」,故安排在香港通關廣場以北設立高架橋,以作銜接。

事實上,政府在2011年提交予立法會的文件中,亦有在附錄畫出大橋通車後的行車安排。當時文件顯示,香港接線中供貨車行走的慢線設在三條行車線的最右,如內地般採用「右上左落」,和香港一般公路設計相反。

2011年財委會文件顯示,貨車行走的慢線設在最右,即「右上左落」。(立法會文件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