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醫委會改革新方案不獲青睞 醫生批政府放棄大和解 或再抗爭

撰文:朱韻斐
出版:更新:

醫委會改革爭議多時,《2016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去年7月被拉倒後,港府事隔一年捲土重來,今日(24日)公布改良版方案,6月7日提交立法會審議。早前「三方平台」成員歐耀佳醫生提出受各界醫生支持的方案,但不被港府接納,歐斥港府無從善如流,錯過「大和解」機會,促港府提出修正案。
早前強烈反對政府改革草案的醫學會會長蔡堅繼續炮轟,新方案跟去年一模一樣,明言「好難收貨」,不排除醫生團體會如去年一樣發起行動反對條例通過。

歐耀佳指,自己提出的方案已獲得普遍醫生支持,不過港府未有從善如流採納,希望港府未來會提出修正案。(資料圖片)

港府下月計劃提出新版「4-2+2方案」。「4」即指增加4名選舉產生的業外委員,當中3人由病人組織選舉產生,另1人由消費者委員會提名,毋須行政長官委任。「-2」即指醫學專科學院2席代表不再由特首委任,改為醫專由選舉產生「+2」。新「4-2+2方案」與去年被拉倒的草案相似,醫委會委員同樣會由28人增至32人。

去年的政府改革草案最為爭議的部分在於醫委會委員的組成,在草案被拉倒後,港府成立「三方平台」再討論香港醫務委員會改革方向。「三方平台」醫生代表之一歐耀佳建議,將醫委會內代表醫院管理局和衞生署各2個委員席位,各抽出1席,改由醫生業內普選產生,達至選舉產生醫生委員和委任委員1比1。歐耀佳指,方案已獲得公共醫療醫生協會、西醫工會、醫學會、前線醫生聯盟和學生組織支持,若政府採納此方案相信能獲得順利通過,惜港府未有從善如流,未把握「大和解」機會,希望港府未來會提出修正案。

蔡堅不滿,所謂的新方案跟去年一模一樣,醫生「好難收貨」。(資料圖片)

蔡堅:好難收貨 繼續倡議「歐耀佳方案」

早前強烈反對醫委會改革的香港醫學會會長蔡堅不滿,所謂的新方案跟去年一模一樣,醫生「好難收貨」,不排除醫生團體會如去年一樣發起行動,反對條例通過,實際行動內容要諮詢業界後再決定。蔡堅指,說如果港府轉行「歐耀佳方案」,他就不會靜坐抗議。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亦對政府沒有回應醫生的訴求表示失望,並表明撐「歐耀佳方案」。

社區協會組織幹事彭鴻昌則表明反對「歐耀佳方案」,因會破壞醫委會內選舉醫生、業外代表和公營機構代表三方制衡的局面,轉由選舉醫生獨大,屆時公眾利益和業界利益有衝突的議案都會不獲通過。

港府不接納醫生建議方案 憂打亂持份者均衡比例

「新醫委會改革」方案並沒有採納「歐耀佳方案」,政府消息人士解釋,醫管局和衞生署都在醫委會內有重要角色,加上醫委會內已有14名選舉產生的醫生委員,擔心此方案會「upset」(打亂)各持份者的均衡比例,認為政府方案更可取。消息人士又指,新方案下,選舉產生的醫生佔醫委會委員總數的一半,已能回應醫生業界的訴求。

港府料方案通過後 能4年內處理近千宗積壓個案

另外,在2017年的新修訂下,不屬醫委會委員的審裁員上限,由28名大幅增至140名。方案又建議為初級偵訊委員會,以及紀律聆訊的成員組成方法鬆綁,其成員和主席均可全數由非委員的審裁員組成,並由醫委會成員委任。政府消息人士預料,方案若獲得通過,希望偵委會數目由1個增至約5個,每年研訊數目由目前約100個增加至約500個,目前積壓的940宗投訴個案可在3、4年內清理好。消息人士期望,投訴處理由目前的6年,減至以後在2年內處理大部分需要進行聆訊的個案。

蔡堅指,不排除醫生團體會如去年一樣發起行動,反對條例通過。(資料圖片)

政府去年向立法會提交《2016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建議醫委會業外委員的人數由4名增至8名,新增委員需由特首委任,而總委員人數由28名增至32名。修訂令醫學界擔心受操控和影響業界自主,多個醫生組織連日在立會外靜坐示威,加上時任醫學界議員梁家騮「拉布」,最終未能完成審議。港府去年牽頭成立「三方平台」,由醫生、病人、和立法會議員再討論香港醫務委員會改革方向,4次會議已於今年3月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