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波賭上癮 26歲男一場波輸40萬 母親一句話決心戒賭

撰文:潘希橋
出版:更新:

26歲的阿檸,16歲時第一次接觸賭博,19歲便隨中學師兄學識賭波,從此賭癮難斷。日賭夜賭,高峰期曾欠債20多萬,最後在家人的勸勉下決心戒賭。他說,能成功脫離毒癮,全因母親一句「輸了的追不回來」而決心戒賭。
明愛展晴中心自03年起,分析310位青年足球賭徒的數據,發現小部分賭徒在6、7歲時便透過家人接觸了賭博,中心促請政府提高合法「賭齡」至21歲,建議政府將每年博彩稅收的1至2%撥進「平和基金」,協助緩解賭波問題。

阿檸直言目前仍未完全消除賭隱,但在家人協助下,已還清債務,目前努力工作還錢給家人。(顧志恒攝)

吸引阿檸賭波的,除了是對足球的熱愛,還有看似不高的風險,「賭上下盤的話,沒有和盤,只需要猜輸贏,感覺是2分1機會,容易贏。」一次貪玩,惹來近十年難以撇脫的賭癮,「以前做運輸業,月賺萬五元,大部分都拿去了賭。」賭波成了每天例牌玩意,「一開始戶口的投注額度只有3、4千,後來越來越高,一天3萬元的配額,下午花兩個小時就用光了。」

高峰期欠債26萬

不夠錢,阿檸便「先洗未來錢」,信用卡成了賭波資金來源,欠銀行的債務也越來越多,最高峰時期欠債達26、7萬元,亦試過一場波輸40萬:「一直不忿氣,希望平手離場,但越賭越輸。」最終阿檸家人收到銀行寄來討債的信件,東窗事發,阿檸在母親勸籲下,因對方一句「輸了的追不回來」,決心戒賭。

明愛展晴中心研究了自2003年來,310位向求助的25歲以下足球賭徒,發現當中99%均為男生,賭徒當中約8成只有中學教育程度。研究又顯示,當中一半賭徒只有不夠5年的賭波年資,但已經成為問題和病態賭徒。至於最早接觸賭波的年紀,超過9成人都是在20歲以下開始賭博,當中16至20歲最為「熱門」,佔近7成,而其中3.9%在10歲或以下已經接觸,「通常都是透過家人接觸,可能過時過節玩撲克牌。」

明愛展晴中心調查發現,大部分青年賭徒為單身男性,大部分在中學時期染上賭隱。(顧志恒攝)

明愛展晴中心高級督導主任鄧耀祖強調,大部分賭徒都是多樣化的賭徒,「通常都會同時賭賽馬,甚至去賭場等。」他認為足球賭博合法化只有十多年,但賭徒人數升幅急速,迎頭追趕已滲入民生的賽馬,值得社會正視。

倡合法賭博年齡提升至21歲

他建議將每年博彩稅1至2%的收入撥入「平和基金」以緩減青少年賭博引致的問題,又認為應仿效澳門、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提高合法賭博年齡至21歲,並將戒賭服務由合約資助模式改為恆常資助。他批評政府過去多次進行賭博研究的建議「為做而做」,未有著實執行,「08年政府報告建議設立中央賭博問題事務委員會,處理賭博問題,包括宣傳和治療,但到現時仍然未實現。」他期望政府能落實有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