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悠馬出軌・採訪手記】從元朗火場赴翻車災場 遇上最深刻採訪

撰文:王譯揚
出版:更新:

八年突發記者生涯,採訪過不少本地嚴重災難,這次是首次踏足海外採訪。趕夜機、召的士,揹起沉重裝備,直奔災場,短短五個多小時,記者由元朗的三級火場,趕達宜蘭蘇澳新馬車站的列車翻車災場。背負著單鏡機、DV、航拍機等裝備,邊趕車邊翻查意外最新資訊,腦海盤算著如何採訪。

凌晨三時,新馬車站搜救工作暫告一段落,氣氛寂寥。救援人員面露疲態,義工遞毛毯、樽裝水、乾糧,讓他們稍為紓解壓力。記者甫抵現場,立即用航拍機,遠距離從高處俯瞰頹亘敗瓦的災場,場面震憾,大射燈照亮翻側成W型的列車,猶如白晝,眼前就像是災難電影的場景,一片死寂,滿佈殘骸。

天邊泛起白光,晨曦映照翻側的列車殘骸,車廂內座椅移位、飛脫,乘客遇難時無助的畫面仿佛浮現在眼前。

記者甫抵現場,立即用航拍機,遠距離從高處俯瞰頹亘敗瓦的災場,場面震憾,大射燈照亮翻側成W型的列車。(資料圖片/王譯揚攝)
民宿老闆娘蒸熱了幾個大饅頭和準備豆漿讓家屬充饑。(資料圖片/王譯揚攝)

傷亡者家屬連夜趕路尋親。宜蘭縣內不少旅館發起家屬免費住宿服務,蘇澳的馬賽客民宿,那個晚上便收容了兩個家庭,其中一戶是卑南國中女老師張加穎的胞姊夫婦。他們餓了,但吃不下,民宿充滿憂傷氣氛。

流淚進食饅頭 場面哀傷

姓王老闆娘蒸熱了幾個大饅頭和準備豆漿讓他們充饑,但他們坐在飯桌,沒有食慾,只呆望饅頭。老闆娘勸說:「吃一點吧,不吃不行,沒有人希望發生這種事,你們沒體力怎樣處理之後的事情呢,怎樣走下去?」家屬聞言後,才默默拿起饅頭,一邊流淚一邊進食,場面哀傷,老闆娘在旁亦不禁眼眶泛紅,一陣鼻酸。

台灣人情味濃 民宿夫婦救人接擠家屬 

老闆夫婦是一對有趣的組合,丈夫陳先生正職是室內設計師,但放下設計筆,穿上消防衣,搖身一變是個義勇消防員,深入災場險境,拯救人命;妻子是負責打理民宿,但也滿腔熱血,意外當晚丈夫到前線拯救,她待在民宿一夜未眠,不僅是心繫丈夫,也在等候任何尋找落腳處、無助的死傷者家屬。

問及老闆娘為何不收半價,而是提供免費住宿,她大方稱:「發生這種事已經很可憐了。錢不是這樣賺,人家出事,也想要出一分力幫忙。」

民宿老闆夫婦是一對有趣的組合,丈夫陳先生正職是室內設計師,但放下設計筆,穿上消防衣,便是一名義勇消防員,而妻子則默默支持丈夫。(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災難當前,更顯人性光輝。義務遺體修復師陳修將熬夜兩天兩夜,不僅修復罹難者殘破的軀體,也修復遺屬破碎的心靈。

遺體修復背負死者家屬的傷痛

記者甫見到陳師傅,他眼眶泛紅,語帶哽咽,看似剛哭完。他手臂和頸部有紋身,乍看以為是江湖人物,但竟是鐵漢柔情。他講述處理遺體過程,將罹難者當作親人,「我們覺得好像完成其中一項工作,但在把(董家)八位送走、出門,我們其實又覺得難過,很不捨。」說罷,他強忍淚水,記者情緒也受牽動。

遺體修復師這份工作屬厭惡性行業,不是人人能接受,而這群義工更是無私的義務工作,連夜不眠不休,記者深感佩服。那一刻,他眼淚盈眶,記者也感受到悲傷,感受他的傷感。陳修將為一個素未謀面的人如此悲慟,記者亦忍不住拍拍其肩膀予以鼓勵﹕「加油」。

最深刻的採訪

他剛剛只有打盹兒稍作休息,便起來繼續工作。記者叮嚀他要保重身體,「始終是一個人,你不休息一下,又怎樣幫人呢?」他點點頭說聲知道,但記者知道,訪問結束後,陳修將又再次回到躺在冰冷鐵床上的大體身旁,為他們修復面容。八年記者生涯,陳修將當刻悲慟的表情,深深刻劃在記者腦海,不曾有一個訪問,可以令記者從對話中感受那股情感,多次的採訪,這次是最深刻。

義務遺體修復師陳修將熬夜兩天兩夜,不僅修復罹難者殘破的軀體,也修復遺屬破碎的心靈。(資料圖片/羅君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