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效忠體制不等同屈服 論為達從政目標的短暫妥協

撰文:張秀賢
出版:更新:
為了進入體制,推動政治變革,而放棄某些理念,其實並不違反「政治倫理」…如果從政者只談初衷,而不談策略,最終未必可以實踐改變。只為擁有純真的心志,卻沒有達到從政的目標,談不上一名負責任的從政者…
張秀賢
本土民主前線梁天琦(左)和社民連主席吳文遠(右)均要求法庭緊急處理確認書決定的司法覆核案,但被法官拒絕。(陳雯慧攝)

本土民主前線梁天琦前天(7 月 26 日)申請司法覆核,要求法院處理確認書和選舉主任的查詢,是否符合現行的選舉條例和選管會權力。唯昨天( 7 月 27 日)法院裁定,司法覆核申請並無急切性必須在選舉前處理,拒絕緊急聆訊。梁天琦因此需要盡早回應選舉主任是否支持港獨的問題,並最終可能被取消選舉資格。

進入體制 勿忘變革初衷

我情感上比較希望梁天琦最終選擇進入議會。雖則現時任何人進入議會其實都做不了什麼,不論是拉布、點人數,抑或是不斷提修正案,都已經難以阻礙惡法或不義議案通過;龍門、球員、球證,都是他們的人,建制想輸都很難,更何況,下年度的立法會主席可能比曾鈺成更差。今時今日,選什麼人進議會,其實等同資源分配,讓你投票支持的候選人,可以進入議會善用議員資源,宣揚他的理念。

反對體制的從政者或政治家,表明口講效忠體制,實際就用盡方法和規則尺度,顛覆體制,中外例子屢見不鮮。過往的政治變革,除了需要體制外面的抗爭,更需要體制裏面的變革力量配合。民主派參與選舉,進入體制的初衷,也是類似。

不違反政治倫理 短暫妥協無不可

為了進入體制,推動政治變革,而放棄某些理念,其實並不違反「政治倫理」。著名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er)在闡述政治倫理的見解時,分開了兩個概念,分別是「心志倫理」和「責任倫理」。「心志倫理」簡單來說即是「從心出發」,參政者應該以內在的心志(即初衷)以及終極的政治目標,來決定他們的政治行為。可是,世事根本沒有這樣完美。如果從政者只談初衷,而不談策略,最終未必可以實踐改變。只為擁有純真的心志,卻沒有達到從政的目標,談不上一名負責任的從政者。「責任倫理」在這裏,有助解決這個每名從政者均面對的問題。

Max Weber 認為,成熟、負責任的從政者(政治家),除了需要毋忘初衷,以初衷作為政治行為的基礎之外,更需要判斷、洞察政治行為有機會帶來的潛在後果,並為此負責。一時之妥協,即使違反了某部分的心志,但只要向從政目標邁進,作出負責任的政治決定,其實也是符合從政者的「責任倫理」。

當然,Max Weber 的說法,不是支持從政者無窮的妥協。他的《政治作為志業》一書,認為政治家需具備三項特質:熱情、責任感和判斷力。因此,負責任的政治家即使面對一定的妥協,仍需要保持其熱情從事政治,為初衷奮鬥,不應輕忽行事。如果為了長遠的利益,而作出短暫的妥協,在 Max Weber 眼中,也不是違反政治道德和倫理之事。

本土派為了他們的大局,是否應該暫放棄「港獨」的主張?(資料圖片)

本土應短暫妥協 放棄港獨主張?

這幾天對部分本土派來說,想必是非常難捱的時間。同樣問題,當年民進黨組黨之時都面對過,他們黨綱中包含推動台獨的內容,當時面臨的抉擇,就是應否參與一個中華民國的選舉。他們最終的決定和發展,我想大家也非常清楚。沒有一時的妥協,確實是很難建立萬世基業。

到了今天,本土派必須要思考兩個問題:

  1. 進入體制是否本土派的階段目標?

  2. 本土派為了他們的大局,是否應該暫放棄「港獨」的主張?

問題不易答,但本土派的支持者也應該有心理準備,體諒為入體制所作的短暫妥協。

非建制派作為體制上不利的一方,亦應該理解唇亡齒寒之道理。看到本土派如斯狀況,非建制派陣營應提供協助,以至擺出欲合作的姿態,而不應只想着如何收割。今天打壓「港獨」,明天就會打壓「自決」,非建制派實不能坐視不理。

新界東參選名單按此

九龍西參選名單按此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