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過來人】發問的商機 全天候補習App創學習新模式

撰文:仲欐因
出版:更新:
曾於大學時期開辦補習社的Timothy,現創辦網上學習平台Snapask讓DSE考生全天候發問。(葉璋時攝)

要記住引證全等三角形的充分條件到底有多難?有中學教師便創出「SAS、SSS、ASA、AAS」洗腦之歌,幫助同學記憶。然而數學上的難題,有幾多能靠背誦過關?深宵溫習時遇上棘手問題,可以向誰救助?

余佑謙(Timothy)既不創作歌曲,亦非數學老師,但遇上三角形難題,同學一樣可以找他幫忙。只要用手機將問題拍下,再上傳到Snapask應用程式,1分鐘內,便有數學導師解答。

大學時期曾與朋友開設補習社的Timothy,發現學生在小班教學的得益比報讀大型補習班為大,他認為當中的差異原因,就是在於發問。「到連鎖補習社上課,在錄影班中固然無法與補習老師互動交流,但即使上現場補習班,學生也不敢在過百人面前發問,一來他們怕妨礙上課進度,二來怕問了笨問題。」察覺到學生這種心態,Timothy開始拍攝教學短片並上載至社交網站,吸引不少學生留言發問,引證了他的想法——學生傾向在人數少,沒群眾壓力的環境下發問。抓緊這個發問心理,他於去年年頭推出Snapask,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安心發問。

Snapask團隊的平均年齡不超過30歲。(葉璋時攝)

Snapask以中四至中六DSE考生為目標客戶,學生上載問題後,系統會配對該科導師,雙方便可藉即時通訊、拍照、錄音及攝錄影片方式進行教學,功能與whatsapp等即時通訊應用程式相近,學生亦可在結束後向導師評分。短短15個月,Snapask便吸引了48,000名香港學生登記為用戶,並招攬了1,800名大學生登記為導師。在觀塘的辦工室內,28張年輕臉孔正為Snapask的發展而努力。

傳統補習行業喜歡打造「名師」,Timothy作為行業新丁,卻選擇開闢新路徑。「我們認為巿場上的名師模式局限了師生溝通,而學生和補習導師的關係基本上從離開課室一刻便結束,而Snapask希望打造的是一個全天候照顧學生需要的平台。」Timothy指,現時平台上8成問題為數理科目,每日的問答高峰期為晚上8至12時,正是學生最需要卻最欠缺支援的時段。「一般補習從放學起至晚上結束,8至12正是飯後開始溫習的時段。這個時段,補習社已關門,上門補習導師也不可能留至深夜,學生有問題找不到支援,正是Snapask能幫助學生的機會。」

辦工室內推疊着各式題解和「雞精書」。(葉璋時攝)

平台現時的導師皆為在學大學生,必需於相關科目達到A級成積方可任教。讀書時曾兼職當過補習老師的Timothy認為,平台對大學生而言,一樣是具吸引力的賺外快途徑。「上門補習通常為時2小時,但計算交通及事前備課,所花的時光其實更多。在Snapask擔任導師,可以善用『碎片時間』,隨時隨地回答問題賺取外快。一般而言,只要回答超過100條,便可賺取千多元,對大學生而言具一定吸引力。」

 

平台現時有2種收費模式,包括價值150元,可問15條問題的體驗套裝及為針對考試季,580元可無限發問的套裝。平台會就每條問題與導師五五分帳,為鼓勵導師積極回答問題,每月回答超過50條問題,回應快速又獲高評分的導師可獲高達6至7成拆帳。

表現出色的導師可晉升為premium tutor,享更高拆帳率。(葉璋時攝)

Snapask雖已於去年底進軍台灣和星加坡,但Timothy卻認為香港的補習市場仍具發展空間。「現時全港高中生約有20萬人,人均補習花費為1,200至1,500元。對比台灣和星加坡9成中學生補習,香港大概只有6成半至7成,比率並不算高。」

挾著網上的快速增長,Snapask將於新學年從線上走到線下,開設面積超過5,000呎的體驗店。「我們每日分析平台上過萬條問題,綜合出最多學生感困難的課題,便會在體驗店再額外開班教授。舉例100個學生當中有50人都對三角形運算感困難,我們便會請導師到實體店講解更多相關題目。」透過學生行為分析,Snapask能比傳統補習社更清楚了解學生的需要,並能打破既有刻板模式,為業界帶來新突破。

以學生發問心理出發,Snapask在補習界巨人的夾縫間發展出更個人化及精準化的補習服務。在科技日新月異和學生課業日益繁重的雙重條件下,相信未來將會催生出更多創新的補習模式。

Snapask於新學年動作多多,並將向線下市場擴展版圖。(葉璋時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