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從書本思考「家」的存在 由導賞員發現展覽的意義

撰文:謝德勤
出版:更新:

藝術可以由我們對日常細節的關注開始,亦可以由它與人的關係而展開。無論是任何形式的表達,藝術都是我們對生活的反思及與城市聯繫的元素。「油街實現」分別邀請兩位項目策展人,以另一種角度與我們分享書與家的聯想;將導賞員作為展覽焦點,探討他們在展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火花!只是看書

「一冊一室」的概念吸引了鄧小樺,亦令她重新思考現今我們是否已經脫離了包羅萬有,如超級市場般的年代,並進入一個「後消費時期」的狀態。她指出大家似乎都不再追求多樣性的東西,反而希望知道自己追求的意義及價值。而書本在香港這個細小的城市,製造了空間問題,彷彿就是我們對「家」這個概念的另一種延伸。

「閱讀的養份對我們精神的滋養和心靈的影響十分重要,它可以為我們抵抗一些外在的衝擊:例如面對社會的變動及崩潰,我們仍有信念堅持,而那些信念往往是來自書本。而它的弱勢則源於我們的淺薄化,我們看書只會抽取我們認為有用的部分,忽視其他的重要性。這些功利化、選擇性的閱讀令到書失去它本身的作用。而出版業的變化、網絡取代書本的情況都令它在大眾商品的面向中漸漸消失,但我相信始終有一群人對書有要求,他們可能是小眾,但不代表我們可以忽視他們。」鄧小樺直言面對產業轉變的形勢,書正處於弱勢,但不會滅絕,因為仍有一群信念堅實的人需要書。

由書的展覽看「家」的故事

為了呈現閱讀的純粹性、家與書的主題,她與五位參展作家合作,分別以五個展期,個別展出他們的作品。鄧小樺指與他們合作是一種緣份,當中牽涉不同的因緣際會,背後也有很多意義。

這次展覽邀得韓麗珠、謝曉虹、俞若玫、盧樂謙及何倩彤參與。從具象的意念到抽象的想法,呈現家的不同狀態。

《回家》為韓麗珠首度散文結集,分為「心」、「島」、「城」、「K」、「L」、「貓」六章,由情感與內心出發,由空間、物件、親近的人等多個面向切入,在城巿及城巿之邊緣,思考「家」之根本與變幻。

《童話兩則》收錄謝曉虹的兩個逾萬字小說,〈門〉及〈雪與影〉,分別與童話〈白雪公主〉及〈藍鬍子〉作文本互涉。謝曉虹以其恣肆而幽秘的魔幻寫實筆觸,寫出家族的陰暗與紊亂、家庭的窒悶與孤僻,命運的不可知、不可避。

而俞若玫的作品《不安於室》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元素去表達家的概念。俞若玫認為鎖匙能象徵家的特性,它能開又能合,有很強烈的辯證關係。《不安於室》的其中一個故事便是描述一個為人開門、關門的女孩,鎖匙在此有很大的戲劇性。

其次,社區藝術家盧樂謙的十五幅意念地圖《Mind Map》,本來畫在他的筆記本上,記錄他思考何謂社區;社區與空間、教育、生產等等範疇之連接;社區藝術計劃的概念及實踐之軌跡。

另外,何倩彤的作品《也許明天他們會為我們死》表達的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她想到以前看過的一些小說角色去世,但他們不像我們般會有儀式去紀念,於是她便決定以文字去為他們設立一個安定之所,就如人最後的居所便是埋葬的地方,令他們的人生得到最後的完滿。

《火花﹗只是看書》策展人鄧小樺與參展作家及設計師,以文字及視覺藝術展現「家」的主題。

火花!新遊社:文創導賞員 @社區

當我們到展覽空間看展覽時,只會聚焦在藝術品上,但往往會忽略導賞員的角色。策展人梁展峰以導賞員作為展覽的主題,讓我們了解他們的故事,同時體驗社區與藝術的融合。

「其實整個展覽已經醞釀了一年,不同媒體都有報導過香港一些有創意或有文化成份的導賞活動。我根據這些資料找到某些活躍的導賞團,並精選了幾個創作單位。通過他們去展示導賞員如何規劃活動,而在實踐上則留意他們帶領的活動有何特色,例如一些互動、遊戲、交流等。同時希望觀眾可以透過展覽了解導賞員的故事及想法。」梁展峰指出這次展覽一方面將文創融入導賞之中,另一方面亦以多元化的元素,讓不同界別的人士都可以體驗展覽活動。

多元化的藝術展覽

這次展覽比較特別之處是大家除了在展館觀看展品之外,還可以親身體驗社區的導賞團。而「城鳥鄰居」是參與的單位之一,創辦人張泳渝特別為了是次展覽設計了北角的觀鳥地圖,希望參加者看完展覽後,可以馬上由油街出發去觀鳥。她說油街雖然位處鬧市,不過也靠近海岸,無論海陸的鳥類都可以看到。

「城鳥鄰居」是展覽的參與單位之一,他們更為了是次活動設計了北角的觀鳥地圖。

而香港著名攝影師劉清平亦會展示他的作品,相片中的主角全是博物館的導賞員。這批作品是他在「時間遊人」的參展作品,他指出當時為不同的導賞員拍照,了解他們背後不同的故事。那些導賞員的藝術或文化知識水平都很高,有些是退休的教師,他們一直以義務性質推廣文化藝術,十分難得。

為了配合展覽主題,項目策展人梁展峰特別邀請了香港著名攝影師劉清平展示他的作品,相片中的主角全是博物館的導賞員。

另一個參展單位「藝們」則以裝置藝術表達導賞員的思考方式,將他們的創作過程實體化呈現在觀眾眼前。裝置上更有不少物件如碎紙機及皺紋膠紙堆等都是來自不同本地創作人的工作環境,「藝們」向他們借了這些物件希望更真實地展示主題。

除了有藝術文化的元素,還有與香港本土歷史有關的特色展示。「活現香港」以「保育皇都」展示香港過去的城市建築,喚醒我們對北角歷史的關注。而藝術家劉學成會以戲棚道具,為參加者細說香港鬼故事,帶出故事背後的本土文化和歷史,以及推廣保育古蹟的重要性。

展覽中還有丁穎茵博士以體驗教學法為我們描繪出一個導賞方程式,分析出觀察體會、了解他人、聯繫自身及發掘相關課題的四大掌握知識的過程,讓我們能在參加展覽之餘,也思索學習的歷程。而「囂民集作」則關注無障礙欣賞藝術的重要性,以作品「說穿了……」幫助不同的參加者都可以在展覽中交流,促進社會的共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