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得獎Cyberpunk小說 Netflix劇集《碳變》融合偵探與科幻

撰文:潘宛沚
出版:更新:

Netflix的《黑鏡》(Black Mirror)其中一集講述人的意識能夠寄存於另一個身體中,以延續生命。即將啟播的劇集《碳變》(Altered Carbon)亦圍繞靈肉分離,探究這種科技對人的影響。「High Tech,Low Life」,正正是Cyberpunk其中一個主題。改編自Richard K. Morgan的同名得獎小說,《碳變》充滿傳統Cyberpunk元素,亦加入冷硬派(Hard-boiled)推理成份,有不少動作場面。相比晦澀的經典作品如《神經喚術士》(Neuromancer,1984),《碳變》或許是進入Cyberpunk世界的入門之選。

故事圍繞靈肉分離,人的意識能植入其他身體。(Altered Carbon)

從電影到劇集 原著作者對Netflix有信心

高端科技、奇幻都市、人機大戰,Cyberpunk小說視覺元素豐富,一向是電影的改編來源。在大銀幕放映,觀眾彷彿置身於幻想世界。賣出版權後,《碳變》最初亦計劃拍成電影。編劇Laeta Kalogridis保留原著細節,寫了將近3小時的劇本,最終版本也需2個多小時。可惜資金不足,未能找到合適的導演。後來在監製David Ellison的建議和幫助下,《碳變》變成大製作劇集,有更多時間發展小說中的情節。

雖然作者Richard K. Morgan以為作品會出現在大銀幕上,但他對Netflix也充滿信心,認為劇集質素絕不比荷里活電影遜色。而且小說並不是一味追求緊張刺激,劇集有更多時間鋪排情節,貼近原著。另外有媒體指《碳變》是Netflix製作費高昂的劇集之一,擔任男主角的喬爾金納曼(Joel Kinnaman)亦言:「Netflix能夠製作一個比《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頭三季更高預算的劇集。」如此大製作,令人更期待2月2日《碳變》啟播。

劇集概要:
人類能夠備份個人記憶,植入其他身體內,延續生命。可是這種科技基本上是富人的玩意,富翁Laurens Bancroft為了查出自己被殺的真相,以重生為回報要求主角Takeshi Kovacs緝兇。而在別人的身體中,Takeshi Kovacs的經歷探問了靈肉分離的種種影響。與傳統Cyberpunk小說一樣,表現對科技的悲觀和「什麼是人」的探索。

+1
主角是位士兵,原著中有不少打鬥場面。(Altered Carbon)

Cyberpunk+推理 作者:類型是無意義的

2003年,Richard K. Morgan憑這部處女作獲菲利普·K·迪克紀念獎(Philip K. Dick Award,Philip K. Dick即是電影《銀翼殺手》原著作者),受科幻小說業內人的肯定。而《碳變》原著備受關注的其中一點,是將偵探元素加入Cyberpunk小說。故事以查案展開劇情,主角Takeshi Kovacs是位士兵,勇猛剛健,不時與敵人肉搏。這種角色正是冷硬派偵探小說中的偵探形象,可見《碳變》同時繼承了冷硬派傳統。

接受傳媒訪問時,Richard K. Morgan指對自己而言「類型是無意義的」。「我會在書店四處找書看,而不是只看某一類型的書。」他明言受Cyberpunk始祖、《神經喚術士》作者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最深,亦從小接觸科幻小說作家波爾安德森(Poul Anderson)的暴力描寫。Cyberpunk迷會在《碳變》小說中找到各種熟悉的元素,推理成份卻令你有不一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