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三月】竹支幻化出維港上經典標誌 法國藝術家的旅港印記

撰文:黃正軒
出版:更新:

繼兩年前的《無形空間》聯展,法國竹藝家Laurent Martin 'Lo' 今年重臨西環紅門畫廊(Puerta Roja),舉行個展《竹氣》。
是次展覽,將展出Lo一系列全新竹藝雕塑及裝置,當中創作靈感啟發自他的香港之旅。

Laurent Martin 'Lo'全新作品《Junk》,令人想起揚帆於維港的中式帆船。(Puerta Roja)

Laurent Martin 'Lo'的全新個展《竹氣》是以香港航行於維港上的經典標誌——中式帆船作主題,因此新系列名為《帆船》,Lo繼續發揮竹的柔韌度及彈性等物理特質,加以變形,創作各種動態雕塑或裝置。

由建築工人的搭棚技術所需的竹棚,到製造蒸籠、筷子等烹飪工具和食具都能找到竹。竹是種古老的天然木材,深深影響香港人、亞洲人的傳統生活文化。Laurent Martin 'Lo'雖為洋人,創作以西方角度出發;但他在2004年起便遊歷東南亞多國,期間認識到的東方哲學和精神信仰,以及從竹領略到的靈性跟禪意,深切影響他的藝術實踐。

好像透過創作竹雕塑,展現土、木、火和空氣四種自然元素的平衡。

《颱風》(Typhoon)。(Puerta Roja)

大型動態雕塑《颱風》用風化竹、鈦編織線,鉛和陶瓷球創作,懸掛於半空,給人「反重力」錯覺。隨氣流擺動,勾劃出和諧優美曲線,自然流暢如中國書法筆劃,讓觀眾體驗竹的物理和精神特性。Lo利用張力,依照竹節和纖維形態以魚絲加固。

Lo的懸空竹雕塑,跟Alexander Calder的動態雕塑相似。除了藝術裝置的部件大多是懸掛半空外,兩位藝術家都有根據數學和機械動力學作基礎,計算切合裝置運動和呈現美感所需的力學平衡。Lo操控竹的形態,也利用竹與竹之間的區隔、反射光線的陰影和輪廓,帶出動與靜、靈巧與力量等不同反差。

Laurent Martin 'Lo'坐在跟台灣《竹茶頂》相似的舊裝置作品《Energy Dome》中。(Puerta Roja)

Laurent Martin 'Lo'去年曾為台灣吳園台南公會堂《秘密的連結》特別展(由台灣工藝研究中心策劃)設計名為《竹茶頂》(Floating Tea House)的巨型竹藝裝置,他曾表示這個大型動態圓頂是讓茶客可以擁有良好的「氣」,浸淫於自己的空間。Lo曾遊台數月授課,於竹藝創作上加入了台灣木土用竹的方法。《竹茶頂》將會在紅門畫廊設於Art Central的B02展位重現。

《竹氣》:Laurent Martin 'Lo'個展

展期:2月28日至5月5日
場地:紅門畫廊(香港西營盤皇后大道西189號西浦189藝術里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