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倒佛洛依德的夢】滿腔熱血的我們面對殘酷社會 該何去何從?

撰文:撐場來稿
出版:更新:

在人心惶惶的6月後,港人多年如烏雲般揮之不去、纏繞在身的身分認同問題,再次被放到着眼處討論。人們籍此重新思索自己可以做什麼,心中的某處浮起各自的理念,有的可能一度被捨棄,再拾回。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更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以解夢為題的《難倒佛洛依德的夢》,小說雖有懸疑的氣氛,筆者卻在多層迷團間,看到了社會的縮影。透過男主角身為中學教師的視角參加教學會議,眼前同事明顯地分辨到初出茅廬的總是滿腔熱血,老練的則是一副無能為力、甚至置之度外的姿態。無疑,踏入社會不免經歷一番洗禮,職場抑或「成人的世界」,有着五花八門的「潛規則」,令人舉步維艱,猶如生怕踐踏草地上的花朵後千夫所指。多少人抱着理想,又被迫放棄理想,表面說置身自由社會卻多受掣肘,只能屈不能伸。

心中的理念何去何從?應了哥哥(張國榮)在《阿飛正傳》所說的「無腳鳥」般,一直飛,着不了地,可能一出生就已死亡。

心中的理念像張國榮在《阿飛正傳》的無腳鳥般,一直飛卻着不了地。(《阿飛正傳》劇照)

同時,也許是無奈於諸多約束,厭倦了不能控制事情的無力感,或是純粹懶惰,面對問題時,不少人習慣放棄用腦筋思考,滿口都是「隨便」、「無所謂」,輕意把選擇權拱手讓人,跟胡適筆下的「差不多先生」如出一轍。書中提到年輕人由以往會沉迷打機,到現在沉迷看人打機,自己也不用動手,坐在螢幕前看已可,自己「參與」自己生活的部分愈來愈少。流行的一句「認真就輸了」,讓人提不起勁去行動,彷彿有堅持是件錯的事。

法國哲學家笛卡爾(René Descartes)提出的「我思故我在」(拉丁語:Cogito, ergo sum),強調了思考的重要。每個人有不同的想法,亦正正因其相異而形成了獨立的個體,令社會不會單向發展。如果如羊群效應般盲目追隨主流意見是很容易,但到某個位置,你會發現自己失去了自我,被他人的意見充塞,並自相矛盾。人生中會遇到有無數的選擇,胡亂選也許亦沒有損失,但若未經自己思量或出於自己意願,結果又未如理想,往往都是令人最為痛悔的。

人生中會遇到有無數的選擇,胡亂選也許亦沒有損失,但若未經自己思量或出於自己意願,結果又未如理想,往往都是令人最為痛悔的。(《哪一天我們會飛》劇照)

書裏師生的談話,滲透對將來的各種迷惘。對於工作,學生可能早已知曉自己想從事的工作或實現的理念寸步難行,另外寵愛子女的父母或許已替其計劃未來,鋪下之後要走的路。在人生交差點徬徨之際,想更輕鬆地前進乃人之常情,要捨棄容易之路而選崎嶇之道需要勇氣,但路總要一個人走,所得所失也終需自己面對,責無旁貸。

其實,雖然我們不會常把理想掛在口邊,但心裏還是會有一團火。這正是為什麼每當響起Beyond《海闊天空》時,心總是自然一震,深處瞭然「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但仍期望「從沒有放棄過心中的理想」,振奮內心。

憑一己之力也許微不足道,但亦至少做想做或應做的事,足矣。

《難倒佛洛依德的夢》

作者:彧文

出版社:天宇科技有限公司

內容提供:雪話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何去何從的理想 心中一團火是要熄滅,還是燃起?」​】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