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生活】互聯網令用家越變越蠢?上網改變閱讀習慣削大腦能力

撰文:撐場來稿
出版:更新:

編按﹕電腦科技日新月異,使用的界面或資訊內容愈來愈方便用家。這種便利令人比起字斟句酌、熟讀深思,更多傾向不假思索地速讀,這種改變究竟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更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今日的網際網路是人類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具有強大的、無可替代的功能。數位科技的成就應驗了當年英國數學天才艾倫·圖靈(Alan Mathison Turing)所提出的「通用機器」的構想——一個可以遵照既定指示讀、寫與消除符號的簡單數位計算機。不需要為不同計算程序設計專用的計算機器,人們都能用一部數位電腦來處理資訊,針對每個情形加以程序化。他構思出的抽象計算機,就是今日電腦的先驅,也是所有電腦的藍本。不幸的是,這位數學天才在1954年春天,正當最早的數位電腦進入量產階段時,他吃下一顆摻了氰化物的蘋果自殺了。或許他也預知往後數位科技帶給人類的巨大影響。

+4

自網際網路出現伊始,人類大腦的思考與閱讀模式也隨之改變,這是否為一件好事,網路使用者應該加以衡量。網際網路提供海量的資訊,基於人類求知欲,網民更傾向於採集細碎的資訊。如今我們愈來愈習慣快速略讀,卻失去了專注與沉思的能力。

你是否很久沒有完整地看完一本書了?這些資訊對我真的有益嗎?面對網路資訊,我真的有自制能力嗎?嘗試問自己這類問題。抽離網路科技帶給我們的束縛,重新找回專注和沉思能力,顯得迫切。

你是否很久沒有完整地看完一本書了?(《情書》劇照)

網際網絡的吸引,讓網民花在線上的時間愈來愈多;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研究發現,2009年,北美成年人平均每周用12小時在網路上,上線的時間是2005年的平均兩倍。這是2009年的數據,換作十年後的今天,如果說每日平均12小時亦不出奇。網絡使用時間增加,意味着人們閱讀模式的轉變。美國不少報紙因而改變出版形式,以適應讀者。包括《華爾街日報》和《洛杉磯時報》在內的眾多報紙,近年紛紛縮短文章的長度,並加入更多摘要和輔助指示,讓瀏覽內容更易和吸引。這種模仿網路的策略還是無法抵擋讀者從紙本轉至線上的潮流,造成各地(包括美國在內)紙媒日漸萎縮的現象。

現代人與網路的關係愈來愈密不可分,透過電腦我們可以執行許多任務,實現前所未有的高效;與此同時,我們將大腦的工作自動化,把思想和記憶交付給強大的雲端系統。忽略了有可能會出現的思想危機,人類的知性與感性能力正漸漸地被削弱。

參考資料﹕
卡爾(Nicholas Carr)著,王年愷譯:《網路讓我們變笨?:數位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大腦、思考與閱讀行為》(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19年,第三版。)

內容提供:蝦你先生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數位科技的反思 網路讓我們變笨?」​】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