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母之城】重現五十年代紐約舊城 孤獨偵探揭社會黑暗

撰文:撐場來稿
出版:更新:

編按:近日上映的犯罪劇情片《布魯克林孤兒》( Motherless Brooklyn)(港譯:《無母之城》),揭開紐約市現代化的不公、種族歧視、貪污腐敗等現象。看看作者對該電影有何評價吧。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更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就如《羅馬》之於 Alfonso Cuarón,《從前,有個好萊塢》之於昆汀塔倫提諾,Edward Norton《布魯克林孤兒 Motherless Brooklyn》這一封獻給紐約的情書看得如癡如醉心馳神往,那是街頭瀰漫着爵士樂以及復古汽車,霧氣蒸騰下大橋光影迷濛閃爍的1950年代,有偵探的身影,也有黑幫份子與政治角力的動盪,在一個生活封閉的孤獨偵探故事裹看到巨大世界的偏移。

這一封獻給紐約的情書看得如癡如醉心馳神往,那是街頭瀰漫着爵士樂以及復古汽車,霧氣蒸騰下大橋光影迷濛閃爍的1950年代。(電影劇照)

人生的基礎是運氣,活着的每一刻也是運氣,無論好壞。導演始終溫柔呵護自己故事中的主角,萊諾不會真正深入險境,也未曾遭遇更無情的摧殘,帶着孤獨天才的傻勁一股腦只想挖掘出潛藏於這座城市背後的完整真相。諾頓深沉之演技從深邃之眼神傾瀉而出,有遲疑也有真誠,有執念也有紛亂,有孤寂也有溫柔,有世故也有稚嫩,有茫然也有酸楚,拖着一個滿是缺陷的軀殼,縱身浸入巨大虛無包圍的夜色如水裹。

日復一日於窒息沈悶的混亂中睜開雙眼,孑然一身與平庸對抗,形單影隻與沉淪對峙,眼前永遠是望不見盡頭的掙扎,這是他的日常掙扎。(電影劇照)

日復一日於窒息沈悶的混亂中睜開雙眼,孑然一身與平庸對抗,形單影隻與沉淪對峙,眼前永遠是望不見盡頭的掙扎,這是他的日常掙扎。掙扎於連自身無法理解的疾病,掙扎於復歸虛無的人生意義,在口香糖、大麻與酒精之間,穿着他人的衣帽身處遊行行列中,望不見隊伍另一方的臉孔,也摸不清早已麻痺的心碎得多麼徹底,詩意畫面與Thom York 配樂交互滲透成踽踽獨行的靈魂輪廓,無以名狀卻又極其強烈,時而隨劇情浮沉,時而溫柔包覆情緒,曲終人散後悵惘向着夜空清灑出美國夢的幻滅。

小蝦米永遠難以扳倒大鯨魚。(電影劇照)

身為毫不起眼的街角孤兒,以小搏大或以卵擊石是天方夜譚,可以說最終的結局力道不夠驚人,但小蝦米永遠難以扳倒大鯨魚,帶着尊嚴全身而退也許就已是平凡性命的最大勝利。

夢裹橋上夜色依舊壟罩,陰鬱燈火依舊搖曳。(電影劇照)

那年在奇異光芒下無聲看着一棟棟的大樓逐一炸毀崩塌,終於牽起彼此的手順其一切自然到來,而今20年後,我們還是望進了學會接納兩種自我的同一對迷人藍色雙眸,夢裹橋上夜色依舊壟罩,陰鬱燈火依舊搖曳,像是燃燒長達無數年的餘燼,無奈輕輕拍了幾下肩膀,只見遲暮中相偎的身影,雙雙遠離了塵囂,洗淨了鉛華。

內容提供:Kristin

作者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g/letmesingyouawaltz/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布魯克林孤兒 Motherless Brooklyn》」​】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