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俠》:如何走出屬於自己的英雄電影之路?

撰文:來稿文章
出版:更新:

《蝙蝠俠》的評價兩極是意料中事,因為它不是大眾經過漫威這14年來由《鐵甲奇俠》開始薰陶、所認識的超級英雄電影模樣。當觀眾期望的是一部節奏明快、特技與視覺效果目不暇給的娛樂爽片,結果卻在漆黑的影院裡望著畫面也同樣暗黑的大銀幕3小時,而影片的調子沉鬱,觀眾需要和蝙蝠俠一起探案尋找連環殺人兇手,那散場時觀眾要不對《蝙蝠俠》感到意外驚喜,要不就會感到一時難以消化。
文:一燭

但無論如何,《蝙蝠俠》在面對基斯杜化路蘭的《蝙蝠俠夜神三部曲》與漫威能無限擴展的電影宇宙時,導演麥維斯作出了明確的抉擇,大膽起用了羅拔柏迪臣演出蝙蝠俠,再透過攝影、配樂、美術將這個超級英雄的故事,由樂園機動遊戲般的娛樂帶回真正的電影世界。

「偵探故事」本質回歸

(劇照)

相信不少觀眾都能輕易感受到,《蝙蝠俠》在「偵探故事」方面的著墨。DC漫畫中的「DC」源自該公司的著名漫畫系列《Detective Comics》,這部漫畫亦是蝙蝠俠首次登場的舞台。蝙蝠俠今次要抽絲剝繭,透過不同線索去揪出變態殺人兇手,既是本質上的回歸,亦是這個電影系列的創新。可惜由於破案過程比較直白,《蝙蝠俠》的燒腦或推理樂趣差了一點,反而在利用「黑色電影」如的元素上,令人驚豔。

蝙蝠俠所處的世界,善惡的界線模糊不清,葛咸城是一個充滿犯罪和舞弊的城市,男主角有一段不堪回首的過去,對未來欠缺希望和安全感,亦正亦邪,這些已符合了「黑色電影」的基本設定,再加上城市背景、黑夜、低光源照明、陰影所塑造的強烈視覺效果,以及一個充滿吸引力又危險的女角 (貓女),而蝙蝠俠就是今次的偵探,麥維斯實實在在地將「黑色電影」以現代手法呈現於2022年,這種電影風格誕生後的80多年。

人物刻畫殺出血路

麥維斯在《蝙蝠俠》展現的另一強項,就是憑著人物的刻畫殺出血路,今次每個角色都有血有肉,接近真實人性,真實到觀眾可能不習慣。這一集的時間設定在布斯韋恩化身為蝙蝠俠的兩年後,年青的他仍然憤怒、迷惘,他以為替天行道就可以平息心中怨恨,但「復仇」只是令他的怒火愈燒愈熾,他在傷害自己也傷害了關心他的人。這個階段的蝙蝠俠會愚蠢,會魯莽,會被情緒牽著走,他不是我們一向認識的那個所向無敵的蝙蝠俠,在進化成為一個英雄前的他,一如常人般犯錯 (例如被奸角挑撥了幾句就相信自己的父親都是壞人)。而今集蝙蝠俠的幾次出場,都以一種怪咖的姿態出現,突兀地走在常人當中,毫無英雄登場的華麗感 ─ 試想,若我們在現實世界見到有人穿成那樣打擊罪犯,也很難不懷疑他是精神病患吧?

最高視覺聽覺享受

最後不可不提的是攝影和配樂的完美組合,為《蝙蝠俠》的多個畫面提供了最高的視覺及聽覺享受,憑藉《沙丘瀚戰》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的Greig Fraser和本片的配樂Michael Giacchino應記一功,他們成功營造緊張迫人的氛圍,帶領觀眾進入一個萬惡的葛咸城,奇幻、絕美也頹廢而沒有明天。

《蝙蝠俠》對大眾來說,未必易消化與喜歡,但它絕對值得一看。這個系列需要的是時間,去走出自己的道路,確立自己在電影世界的地位。

(圖片由一燭提供,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