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百子櫃】青少年改造玩具與眾同樂 推動兒童玩樂權利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29條(A)指,教育兒童的目的應是最充分地發展兒童的個性、才智和身心能力。那麼如何才能最充分地幫助兒童發展與成長呢?
有機構認為小朋友需要在學業和玩樂之間取得平衡,才能健康成長,但他們留意到區內的小朋友缺乏玩樂機會,所以發起社區遊戲節,邀請青少年一起發揮創意改造玩具,提倡兒童玩樂權利,鼓勵家長把玩樂的創意帶回家中。
攝影:吳煒豪

玩具測試員靖欣試玩過所有「玩具百子櫃」的玩具。

受到2015年TSA(現稱BCA)爭議的社會氛圍影響,加上區內遍佈補習社,以及社區中心的課餘托管服務中的觀察,路德會賽馬會雍盛綜合服務中心的社工有感現時的小朋友缺乏玩樂機會。單位主任朱家賢(朱sir)指,「每一日都會接觸小學生,觀察到他們每天都有起碼十份功課,而家長過於著重學業的情況也不健康。」他明白小朋友的學業成績很重要,但平衡他們的玩樂時間,也是他們全面成長的需要。所以中心去年發起社區遊戲節,推廣平衡學業和玩樂的重要性。

路德會賽馬會雍盛綜合服務中心單位主任朱家賢

特製「玩具百子櫃」 改造現成玩具

今年是第二屆遊戲節,跟去年一樣,主打兩部「流動百子櫃玩具車」。它們是社工參考小販車和百子櫃的形式,找製作公司幫忙設計和製造出來的。功能上,希望可以存放多種玩具,隨時讓公眾選取出來玩;將層板翻開作長枱,讓家長與子女作玩樂平台,社工或義工又可以一同參與進行訊息推廣。而裏面的玩具,就由青少年義工設計和改造,再交由「玩具測試員」試玩。

其中一位青少年義工浩然表示,放學後,他會到中心跟其他義工一起構思,雖然間中會「腦閉塞」,但跟大家一起合作是他最開心的時刻:「平時打機、用手機都是自己一個,但這些遊戲可以有更多機會跟朋友交流,還可以認識新朋友。好玩的不只電子遊戲,傳統遊戲也有其樂趣。」浩然就讀中五,即將面對公開試,補課測驗很多,自然感到辛苦和有壓力,但他認為現時的小學生比中學生更辛苦,希望新玩法、新玩具可以幫他們舒舒壓。

+6
浩然和靖欣挑戰以筷子玩層層疊

青少年義工構思好新玩具之後,還未完成工作,他們還要交由「玩具測試員」試玩。究竟一件玩具如何才「過關」呢?其中一位玩具測試員靖欣就指,「玩的時候會覺得在學習,要益智也要有趣好玩」。他們會跟青少年義工反映玩具和遊戲有什麼地方要改善,務求讓玩具達到最好玩的程度。

遊戲有教育意義 也注重難度和好玩度

浩然最喜歡的遊戲,是用筷子夾層層疊,因為「平時用手玩很容易,用筷子就增加難度,遊戲過程中又可以學習如何正確拿筷子。」另外,他以木筷子代替竹籤,以顏色膠紙做標記,改造成放大版的「挑竹籤」,「挑起一支木筷子時,很容易牽動到其他木筷子」,增加難度,也訓練小朋友的手力。而玩具測試員靖欣就最喜歡「夾糖機」,因為玩之餘可以吃糖。另外她大讚以小鎚子代替手拍打的「冚棉胎」吸引,加上用的是放大版的撲克牌,格外有趣。

改良版的「冚棉胎」更有趣好玩

玩具車的小遊戲,可以給予家長靈感,讓他們在家中可以運用新玩法跟小朋友享受玩樂時光。遊戲節中還有一些大型的玩樂攤位,讓小朋友可以玩一些平日在家中玩不到的遊戲,例如豆袋版的「擲彩虹」、跟家長親子同樂的「夾氣球」等。

社工朱sir指,兩部遊戲車都成功吸引到家長,「家長看到小朋友玩樂時由心而發的快樂,都認同要多抽時間讓小朋友玩樂一番,放鬆一下。」而面對玩樂和學業的矛盾衝突,小學生是首當其衝,他希望現場當義工的小學生在過程中有所感受後,可以更進一步把「玩是兒童的天性及權利、成長發展是需要包括玩樂」的訊息,在學校和家庭層面宣揚開去。

兩部玩具車除了在一年一度的社區遊戲節出動,差不多每3個月都會在屋苑和商場出動一次,推廣小朋友玩樂權利的訊息。社區中心希望未來將活動推展至該區學校,從小朋友的壓力來源滲透玩樂權利的訊息,鼓勵學校做到學業和玩樂並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