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運動的重要性│雷雄德博士

撰文:育兒教室
出版:更新:

根據最近由菲仕蘭(香港)有限公司進行的香港世界牛奶日2018「香港家庭健康調查」,除了每週80分鐘的體育課外,受訪家長表示其子女每週平均只進行66分鐘運動,運動量比世界衞生組織的建議 的每週420分鐘低近七成。過半家長認為子女運動量不足的最主要原因是子女功課太多,以致未有時間做運動。其實,家長想子女有一個強健的體魄,除了要鼓勵子女多做運動,運動種類亦要多元化,避免側重於單一運動項目上,以訓練子女不同的肌肉及骨骼。當然,家長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究竟多元運動是甚麼? 簡單來說,多元運動是指包括跑、跳及擲的運動項目,讓我(雷雄德博士)為大家一一剖析。
【編按:作者為香港浸會大學體育系副教授及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會長雷雄德博士】

VCG圖片

 

根據上述調查,在各項運動中,受訪家長表示其子女花於「跑」項運動的時間最多,佔近八成。跑步不需以任何工具輔助就可隨時隨地盡情鍛鍊身體,而不同訓練強度及速度的跑步,更有助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

VCG圖片

不少孩子熱愛跳繩及籃球等跳躍型的運動;這類運動除了有助骨骼成長,更有助增加骨質密度,肌肉的彈性及韌性,增強心肺功能。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兒童每週至少有三天10至15分鐘的跳躍活動,確保骨骼能健康生長。

VCG圖片

 

除了「跑」及「跳」以外,「擲」項運動亦同樣重要。其實,擲項運動如乒乓球及羽毛球等球拍類運動能有效鍛鍊上肢肌肉,有助提升臂力及關節健康,亦能改善腰背姿勢,防止脊柱變形或駝背。同時,投擲活動亦能鍛鍊孩子的協調性。有專家指出六至九歲是發展協調能力的最佳時間;在青春期過後,協調能力便沒有太大的進步空間,故家長應把握黃金期多與孩子做一些擲項運動,加強協調及靈活性。

此外,負重運動及不負重運動為另一種常見的運動分類。前者指需對抗地心吸力的運動,例如上文提及的跑步及跳繩;不負重運動則指不須負載重量的運動,如游泳及踏單車。不負重運動雖然在鍛鍊骨骼上略比負重運動遜色,但對心臟和血管的益處卻甚為顯著。

積極進行多元運動,能訓練協調及靈活性,讓心肺功能、骨骼及肌肉等得到全面健康發展;多元親子運動更可增強社交技巧、溝通技巧及紀律,同時加強親子互動及鞏固家庭關係,一舉兩得。

《香港01》App,瀏覽更多親子資訊

立即下載: 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