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抉擇】工作與孩子兩難全? 醫生媽媽提出五大考慮要點!

撰文:開卷有益
出版:更新:

編按:人人常說成為人母後都會有「辭去工作,做全職媽媽」的念頭,因為不希望錯過孩子任何一段成長片段。但你可曾想過原來「在職媽媽」的孩子比「全職媽媽」的孩子更獨立,更能掌握社交技巧?

〈我為什麼要做工作媽媽?〉

我很愛我的工作──病理科醫生,以前從未想過生孩子後會辭職。可是,當女兒出生後,我從早到晚看着她可愛的臉,怎麼看也覺得不夠,每天離家上班時,總是萬分捨不得。

我發覺她成長得很快,在我早上上班前是一個樣子,晚上回來好像已經變了另一個模樣。究竟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我真的很想知道。於是,我心裏冒出了「辭去工作,做全職媽媽」的念頭。

可是,當女兒出生後,我從早到晚看着她可愛的臉,怎麼看也覺得不夠,每天離家上班時,總是萬分捨不得。(Gettyimage/視覺中國)

以下是我考慮過的要點:

我不是做家庭主婦的料子

家庭主婦不易做!除了要心靈手巧,精打細算外,還需擁有過人的「管理才能」,無時無刻將家居和親人的大小事務安排得井井有條。

我自小笨手笨腳,是個標準的「家務白癡」;洗碗、洗衣服、摺衣服、打掃和煮食,無一勝任。所謂「上班是人材,下班變蠢材」,說的應該就是我這類。

與其讓家人生活在髒亂之中,自己又長期浸泡在挫敗感中,倒不如捨短取長,把才華發揮在職場上吧!

家庭主婦不易做!除了要心靈手巧,精打細算外,還需擁有過人的「管理才能」,無時無刻將家居和親人的大小事務安排得井井有條。(《月薪嬌妻》劇照)

回饋社會

作為本地畢業的醫生,求學和受訓時期都一定受過政府的資助,到了這個年紀,該是時候運用自己的技能回饋,為社會出分力,人生才沒遺憾。

一般做媽媽的年齡,是25至35歲,正是在職場發揮的黃金時期。年輕時辛勤學習的知識,工作時訓練出來的技能,還有日積月累的經驗和人脈,都是非常寶貴的資源,倘若結婚生子以後就收起不再使用,就真的太浪費了!

一般做媽媽的年齡,是25至35歲,正是在職場發揮的黃金時期。(Gettyimage/視覺中國)

時間脈絡清晰分明

每逢週六日帶完孩子、晚上拖着疲憊不堪的身子上床時,我都深深地大惑不解:「整天馬不停蹄,很忙很累,卻說不上究竟做過什麼!」

你也有這樣的感覺嗎?

當沒有老闆和客戶強迫你準時起床、沒有限期死線催促你完成計劃書,沒有書桌電腦及堆積如山的文件給你壓力,生活就容易變得散亂,日程安排像盤散沙。(在我心目中,必須擁有超乎常人的自律性格,才可做到全職媽媽!)

工作媽媽朝九晚五,一切按照時間表進行,時間的脈絡登時清晰明朗,每分每秒都被盡量善用,成功感也會大增。

工作媽媽朝九晚五,一切按照時間表進行,時間的脈絡登時清晰明朗,每分每秒都被盡量善用,成功感也會大增。(Gettyimage/視覺中國)

保持時尚,減少代溝

一個充滿時尚感,新鮮感,擁有自信和獨立精神的媽媽,是孩子的驕傲。

孩子成長得快,不久之前還是牙牙學語的幼兒,轉眼間就長成有思想,有自主的年輕人,會對社會上各事物好奇與關心。我希望一直待在職場上,經常汲取到新資訊,訓練待人接物之道,思想和生活不至於跟時代脱軌,能夠緊貼孩子的步伐,將來跟成長了的孩子更易溝通。

孩子成長得快,不久之前還是牙牙學語的幼兒,轉眼間就長成有思想,有自主的年輕人,會對社會上各事物好奇與關心。(Gettyimage/視覺中國)

孩子更獨立,有社交能力

近年一個由英國牛津大學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聯合研究,發現媽媽上班的幼兒,比全職媽媽的幼兒:

1.更擅於以說話表達自己

2.具有更佳的社交能力

3.身體行動能力較強

4.自理能力較高

原因不難理解:當媽媽未能在身邊提供無微不至的照顧,幼兒自然要加快成長的步伐;患上「公主病」、「王子病」、「社交能力缺乏症」等的機會,也可能大大降低呢!

《醫生媽媽的時間管理術》

作者:許嫣

責任編輯:周宛媚

出版社:萬里機構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