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教中文】小學以戲劇元素融入中文科 培養對語文學習興趣

撰文:張惠珍
出版:更新:

課文朗讀、看註釋、分折字詞句、佳句學習、分析文章主旨……這就是傳統及公式化的教育模式。同學們,你們又有沒有想到角色扮演、互動問答、甚至是下田耕種也能成為日常教學課程的一部分?在這個追求全人教育的時代,五邑鄒振猷學校在十年前已經開始引入戲劇教育,以互動有趣的形式教導學生,不但能提高學習興趣,還可以改善語文能力。
攝影:歐嘉樂

五邑鄒振猷學校在十年前已經開始引入戲劇教育,以戲劇教中文已超過五年。副校長鄭麗娟任教中文科逾30載,是該校戲劇教育的最大推手,曾屢次得到行政長官卓越教育奬,足以證明她在教學方面充滿熱誠。

「香港小朋友能力很高,信心及興趣也很低,為考試而讀書。」鄭副校長這樣評價香港小朋友的學習情況。她認為香港的教育以能力主導,教學只是為了考試而服務,不夠全面,打擊小朋友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不利自主、終身學習。

除此之外,社會淺層閱讀文化變得普遍,我們通常用電子產品作「搜索式閱讀」,很少閲讀書本,不利深化學習。近年亦出現了「港孩」問題,現在的小朋友較自我,缺乏同理心。

為了解決上述教育問題,並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鄭副校毅然推倒以往那套短時間內大幅提高能力的校本課程,重新為各級學生設計了一套教案。

在重新設計教案時,鄭副校發現不少文獻指出戲劇能培養小朋友的專注力、溝通能力(Communication)及社交能力(Collaboration),學會與別人合作,是超越科目的教學模式。而且,小朋友都「貪玩、模仿力強、想像力豐富」,都會喜歡這樣有趣的教學模式。

戲劇教育透過代入(role playing)及假裝(pretend)代入不同的角色,同學能超越時間、空間、性別界限,體會各個人物的內心世界,培養同理心,進而推己及人,對品德培育尤為重要。

除了培育品德外,戲劇教育亦能達到語文教育的目的。透過戲劇教育,小朋友會代入角色,明白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加深語文理解能力,並培養深層閱讀,是較高階的語文能力。

至於為何選擇在中文科作戲劇教育,鄭副校認為中文是香港人的母語,背負很大的教學使命。除了基本的語文知識外,全面的教育應包含品德培養、生命教育、思維教育及文化傳承等理念。當然,經過多年發展,學校也不時在英文及常識課堂引入戲劇教育,增加學習興趣。

+19

戲劇教育策略

學校採用的戲劇教育並不是飾演舞台劇或訓練演員,只是將戲劇和劇場技巧融入課堂。學生需要理解文字,才能代入角色,演繹動作、表情及對白,過程中,老師亦會知道學生理解到多少,並對學生作出點撥。當然,其餘沒有演繹的同學亦能從發問及討論中理解文本。

老師不會花太多時間討論篇章的表層意義,教學主要集中在文意理解。「我們不是教字詞句,而是希望利用情節作小說分析及培養創意。」鄭副校說。而創意(Creativity)及明辨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亦是重要的學習能力之一。

經過戲劇演繹及討論後,學校會根據實際情況,要求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因此,戲劇教育便自然地融合了聽說讀寫四種語文能力。

發展戲劇教育的心路歷程

以這種新式的教學方法教授學生絕不簡單,要經過多次的評估、試驗及調整,才能慢慢摸索到適當的教學方向。鄭副校坦言,當初嘗試使用這種教學模式,也曾遇過很多挑戰,而戲劇教育對老師的要求亦較高,因為老師要熟讀劇本,並在教學時「七情上面」。

+5

由看書、文獻及案例開始,鄭副校為戲劇教育寫了一份,結合個人教學經驗,「膽粗粗」在自己任教的兩班嘗試。當初,鄭副校也不知道甚麼策略適合甚麼年級,但幾個月後,她開始掌握到部分教學技巧,便開放課堂給同級同學來聽課,詢問學生意見,並親身到其它課室進行示範教學,向老師們展示怎樣用戲劇元素教授學生,最後邀請同事嘗試(戲劇教育),並進行協教。

在研究戲劇教育教學方式期間,鄭副校更曾帶領科主任到劇團上課,學習劇場技巧,並遠赴海外交流,參考外地的戲劇教育方式及教材,親自為各級學生設計了多種教學材料,如繪本圖書及創意文學課程。

戲劇教育慢慢取得成效,學生的語文能力上升,特別是更能掌握到高階思維的問題,而小朋友亦覺得很高興,很喜歡這種教學模式,便正式在中文課上使用戲劇教育,其後又引入到其它科目的教學。

在進行示範教學期間,鄭副校憶述老師們對戲劇教育為學生帶來的改變而深受打動:「這些老師的感受很深,他們發現平時不太說話的學生也會在課堂上開口,而成績一向很差的同學在課堂上的表現亦變得不同,課堂上看到很多在考試中看不到的能力,如思維能力很強,只不過他們是不喜歡寫字而已。見到這些,老師會覺得很感動。」

副校長鄭麗娟筆名為「隨心」,大部分教材都由她一人編寫。

「進入21世紀,學生不能只靠背書,需要有「4C能力」,即Creativity(創意)、Communication(溝通)、 Collaboration(合作)及Critical Thinking(明辨思維)。而近年更發展到增加了兩個C,即Character Education(品德教育)及Citizenship(公民教育),得到教育界的廣泛認同。」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鄭弼亮說。

近年教城亦不斷引入這些課題,重視戲劇教育、藝術教育及設計思維等不同教學或教學方式,而這些都是較高階的能力。鄭弼亮強調:「教育不能偏重技術性,亦要留意教育品質」。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現正舉行一連三日(12月11 -13 日)的「學與教博覽」,踏入第十屆,博覽設有一系列主題講座、專題研討會和論壇,包括「主題演講」、「K12 研討會」、「21 世紀教室」、「InnoSTEMer」、「特殊教育需要研討 會」及「幼兒教育研討會」,並網羅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教育科技產品及服務,讓教育界人士可以接觸各種提升學習效率的學與教方案,「教育當下,立足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