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Intel不再斷供 中國最大服務器廠商「浪潮」並未脱險

撰文:劉言
出版:更新:

中國最大服務器廠商「浪潮」被美國英特爾(Intel)「斷供」的消息這一兩天在業界引發廣泛關注,7月3日最新消息顯示,「浪潮」收到英特爾的發貨通知,英特爾已恢復對「浪潮」的供應。
「斷供」事件似乎吿一段落,英特爾確認臨時暫停向「浪潮」供貨僅兩天,供貨已經恢復,「浪潮」貌似經歷了虛驚一場,但其實事情遠沒那麼簡單,這件事的重磅程度不亞於高通(Qualcomm)斷供華為。其更為深遠的意義還在於再次提醒了中國的廠商,高端科技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自主研發必須趁早。

2015年10月31日,中國「浪潮」集團員工在服務器生產線上作業。(新華社)

創立於1968 年的英特爾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也是全球首家推出x86架構處理器的公司,是當今世界服務器晶片市場的掌舵者。而「浪潮」集團則是中國最大的服務器廠商,全球第三大服務器廠商,2020年第一財季「浪潮」服務器中國區收入13.62億美元(約合96億元人民幣),佔全球收入的 88.5%,業內熟知的巨頭企業阿里雲、百度雲等都是「浪潮」的客戶。

「浪潮」集團旗下有浪潮信息、浪潮軟件、浪潮國際三家上市公司,其中浪潮信息主營服務器產品,業務涵蓋X86服務器、存儲、數據庫以及AI加速器、AI管理軟件等,其2019年財報表明,該公司在中國X86服務器市佔率蟬聯第一。

調研機構Gartner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全球X86服務器市場的銷售額佔比在10%以上的廠商分別為戴爾、HPE、浪潮。而浪潮更是前5名廠商中增速最高的企業,增速達7.7%,市場份額達到10.3%。但在英特爾「斷供」的消息傳出後,浪潮信息7月1日午後在中國股票市場一度跌停,收盤下跌4.75%至37.32元(人民幣.下同)。

2017年6月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英特爾大連公司考察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新華社)

6月24日,美國國防部在給共和黨議員科頓(Tom Cotton)的信中提及了20間中國公司,表示浪潮、華為、中科曙光、海康威視、中國移動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等中國公司直接或間接在美經營,且是「中國軍方企業」。

雖然這份清單並不等同於之前的美國「實體清單」, 只是個指引型文件,但美國國防部表示,它不是一個制裁名單,卻可能帶來美國政府的制裁,還可能引發商業夥伴評估風險後的反應,尤其是對那些還沒受到美國製裁的企業,並且在美國國會壓力下,上述名單可能會繼續更新,並對名單中的企業施加限制。

按照美國最新修改的《出口管理條例》(EAR)在6月29日生效的軍事最終用戶及最終用途(MEU)規定,美國某些出口交易需要出口許可證,申領後方可出口至屬於軍事最終用戶、支持軍事最終用戶或將英特爾產品用於軍事最終用戶的實體組織。

7月1日,英特爾確認臨時暫停向浪潮供貨,暫停時間預計在兩周內,屆時將恢復供貨,給出的理由是英特爾需要根據美國相關法律對供應鏈做出相應的調整。

前有中興、華為之危,自己雖然未在2019年被美國列入「實體名單」,浪潮信息2020年還是明顯增加了原材料備貨,一季度末存貨達125億元,較之2019年底提高了46%。故而在英特爾「斷供」浪潮兩周的消息傳出後,有熟悉浪潮的人士稱,因有較多晶片備貨,浪潮業務此次受影響較小,撐過兩周時間完全沒問題。

由山東國資持股接近40%的浪潮集團。(網上圖片)

從財報數字來看,2019年浪潮信息實現營收516.5億元,按年增長10.04%,形勢一片大好,但是,對於浪潮來說,供應商高度集中是其重大隱患,嚴重依賴英特爾的供應,更是其軟肋。

浪潮前五大供應商的合計採購比重超過60%,累計超過291億元。而作為其最大供應商,英特爾2017年到2019年向浪潮信息的供貨金額,從73.23億元增長至178.96億元,佔比高達37.53%;英偉達(Nvidia)則是其第二大供應商,供貨額達37億元。

有業內人士稱,浪潮在中國服務器市場份額佔據第一位,主要是依靠較低的定價、配套的服務吸引客戶,而並非因其產品技術壁壘高,浪潮大部分產品也不存在不可替代性。

浪潮、紫光旗下的新華三、華為分別佔據了中國服務器市場份額的前三席,而華為和中科曙光等公司雖然也在新批露的20間中國公司清單之列,但它們在2019年6月已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名單」,比浪潮更早嚐到了英特爾的「斷供」之痛。

早有後備計劃的華為本身基於ARM架構打造的鯤鵬生態已經初具規模,中科曙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業也表示,「公司正在通過自主研發以及國產替代方式改善自己的供應鏈」。

對於浪潮來說,這次的「斷供」危機是一個強烈的信號,在中西關係結構性變化外溢作用深刻影響世界的當下,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否則輕易就會被人「掐住脖子」,「斷供」並不只是說說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