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喀麥隆免債52億是假新聞 《華爾街日報》承認「表述錯誤」

撰文:李虎門
出版:更新:

1月21日,《華爾街日報》報道一則新聞,指中國政府免除了喀麥隆「52億美元(約合407.88億港幣)債務。」此消息一出,立即引發國際熱議,且毫不意外地被境外反華勢力拿來抹黑中國。
不過,在1月28日深夜11點,《華爾街日報》更正了數字,並附上一條更正聲明,承認報道錯誤。該聲明稱,1月21日發布的原消息有關中國政府免除喀麥隆債務的金額數字表述有誤,應為450億中非法郎(約合6.2億港幣)。

針對中國免除52億美元債務消息,喀麥隆官方早已透過媒體澄清。(資料圖片)

1月22日,《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發布了一則報道,標題赫然寫到「中國政府免除喀麥隆52億美元的債務」。

消息發布後,海內外媒體立即被「帶了一波節奏」,甚至有些媒體在報道時添加油醋,即便消息來源全都指向《華爾街日報》。

據內媒《觀察者網》調查,華爾街日報所「創造」的假消息在所有正規西方媒體、乃至喀麥隆總統府的聲明中,都沒有看到這篇有關中國免除喀麥隆52億債務的資訊。

同時,這條「免債52億的」消息,只在《華爾街日報》「中文版」網站上能看到。在其英文版和法文版的網站上,完全找不到這條消息。

目前這一更正聲明已被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微博刪除。(翻攝網絡)

內媒稱,喀麥隆目前所欠中國債務的總額估計也在55億美元(約合431.41億港幣),而喀麥隆2017年的GDP為348億美元(約合2729.68億港幣)。

換言之,如果中國政府一下子免除了52億美元債務,那喀麥隆總統府乃至全世界的媒體肯定早就圍上來報道了,怎麼可能只有中文世界才有這個消息?

內媒這篇文章還介紹道,中國最近確實免除了喀麥隆的一筆外債,但這筆外債的金額約為7800萬美元(約合6.2億港幣)「原本就不期待對方償還」的無息貸款。

1月28日深夜,《華爾街日報》中文網更正了數字,並附加了一條更正聲明。(翻攝網絡)

但是,中國給非洲提供這種「無息貸款」也不是在「大撒幣」,而是用這筆錢促進人員就業、帶動成套設備出口、幫助中國企業搶占非洲市場、推廣中國技術標準等,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

為了使這種合作關係能夠可持續,中國透過提供無償援助和無息貸款等形式,主動讓出一部分利益給非洲國家,使利益分配更加趨於平衡。

難道《華爾街日報》是空穴來風?謠言的源頭到底在哪裡?

喀麥隆官方媒體《喀麥隆論壇報》對於免債金額報導。(翻攝網絡)

內媒查證後發現,《華爾街日報》可能被喀麥隆本國媒體「騙了」。事情源頭是,喀麥隆官方媒體在1月19日的頭版中,就曝出「中國免除喀麥隆52億美元債務」的假消息。

但同月20日至22日,喀麥隆官方立即透過媒體澄清了這一假消息,並指出中方免除的僅是7800萬美元的無息貸款,而非52億美元的債務。

從時間上看,《華爾街日報》文章發佈於22日,可能是被喀麥隆媒體先前的報道「騙了」,也可能是在看到喀麥隆官方澄清後仍選擇主動「失誤」。

喀麥隆官方於1月20日通過媒體開始闢謠。(翻攝網絡)

弔詭的是,《華爾街日報》在喀麥隆官方主動澄清的情況下,並未對報道作出及時更正,任由境外反華媒體抹黑炒作。直到1月28日,在中國媒體、學者、網民的廣泛質疑下,才「認錯」,稱自己是「表述錯誤」。

或許,正如內媒專欄作者唐溪源在闢謠文章中所說,中國在對非優惠和減債的宣傳中充滿「無奈」,面臨著「眾口難調,難做八面美人」的宣傳困境,往往只能做不能說。

同樣一筆貸款或一個減債行為,至少需要面對非洲國家民眾、西方媒體和國內民眾三個不同的受眾,三者對於中國貸款的基本立場和心理期望截然不同。

正是因為非洲國家民眾和中國國內民眾對於中國政府貸款和減債有著不盡相同的立場和心理期待,才會出現《華爾街日報》這樣「失誤」。

(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