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美媒稱華「亞洲病夫」 鄭永年:種族主義正加快抬頭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蔓延,亦加深了西方對中國的偏見。美媒《華爾街日報》2月3日以「中國是亞洲真正的病夫」(China is the Real Sick Man of Asia)為題發表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的文章,引發中方強烈反彈,美國一些主流媒體亦注意到新型冠狀病毒重新喚醒針對中國人的種族主義情緒。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CCG學術專家委員會主任鄭永年在新加坡《聯合早報》刊文指出,美國和西方一些國家的對華「隔離」政策和過度反應,不言自明地隱含着濃厚的種族主義因素。

文章稱,美國和西方一些國家的種族主義行為根深蒂固。隨着中美關係的持續惡化,人們沒有任何理由輕視或忽視這種種族主義理論的加快抬頭。就國際關係而言,今天美國和西方世界最擔憂的,就是西方主導的「自由國際秩序」所面臨的嚴峻挑戰。對美國來說,如何應對中國變成美國外交的最高議程。

《華爾街日報》2月3日以「中國是亞洲真正的病夫」為題發表米德所撰文章。(網站截圖)

文章認為,自由主義從來就具有多元性,從來不存在一個「一元化」的自由主義或「自由國際秩序」。但是,就種族而言,西方自由主義又存在一個高度統一的認同,即世界被簡單地分成「白人與非白人」或「西方與非西方」,而「白人」和「西方」的目的就是整個國際秩序「自由主義化」。更重要的是,因為內政是外交的基礎,「自由國際秩序」的基礎是內政,所以西方在確立「自由國際秩序」的同時,必須把這個體系的成員國的內政「自由化」。

文章指出,在這個理論認知下,干預他國內政或當代所說的「政權變更」,也成了西方外交(尤其是英美國家)的一個主體。從這個角度來說,無論是過去西方和非西方的宗教衝突(例如十字軍東征),還是今天所說的「文明衝突」,背後的價值邏輯都是一樣的。

文章認為,美國和西方一些國家的種族主義行為根深蒂固。(《精武門》劇照)

人為創造「準民族」引更大衝突

文章進一步指,在西方的外交政策中,種族因素從來就沒有消失過,也不會消失。更糟糕的是,很多非西方國家因為長期受西方統治,人們已經在潛意識層面接受了這一認知。直到今天,很多非西方國家的社會群體仍然處於「思想殖民」狀態,對西方抱有毫不實際的幻想。

文章稱,在一些地方,人們的思想和行為與西方比較有過之無不及,一些人為了一些具體的利益,通過各種工具和手段,人為地創造變相的「民族」或「種族」,例如強化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不同「認同」和製造他們之間的衝突,例如「先來者」對「後來者」、「本地人」對「外來人」、「民主」對「專制」等等。這些所謂的「準民族」已經導致政治糾紛和衝突,未來也必將造成更大、更為強烈的衝突。

多元國際秩序將崛起

文章最後分析,更為宏觀地看,隨着非西方國家的崛起,尤其是中國、俄羅斯和印度等文明國家的崛起,西方的種族主義有可能得到制衡和遏制。以現實主義來說,國際關係上各方面的平等(包括種族),與國家間的權力制衡有關。中國、俄羅斯和印度都是基於文明的國家,擁有自己獨特的價值體系。這意味着一個多元國際秩序的崛起,不可避免地成為世界未來的發展方向。多元國際秩序的基礎不僅僅是硬力量,更包含以價值為核心的軟力量。也就是說,未來的世界是一個諸「神」共存的世界。

(新加坡《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