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金融業佔GDP比重跟儲蓄率相關

撰文:童木
出版:更新:

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在「財經年會2020:預測與戰略」上表示,金融業佔GDP的比重跟一個國家儲蓄率相關,儲蓄率越高,需要的金融服務就越多。中國的國民儲蓄率處於45%左右的水平,處於全世界最高水平,有很多金融服務方面的需求。

早前,7月18日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表示,中國的儲蓄率雖然有所降低,但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還是排在前列的,高儲蓄率有利於經常賬戶保持基本平衡。

儲蓄是中國居民理財的一種方式。(VCG)

從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看,2019年一季度,中國居民部門新增存款規模創下近幾年來新高。一季度住戶存款餘額為77.6654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速為13.1%。

中國居民儲蓄率更是遠高於發達國家。據統計,在經合組織(OECD)國家中,2016年居民儲蓄率最高的3個國家分別為瑞士、瑞典和墨西哥,其數值分別為18.79%、16.02%、15.45%。相比之下,2016年中國居民儲蓄率高達36.1%。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到2024年中國國民儲蓄率仍將高達39.8%,遠高於同期26.6%的世界平均儲蓄率水平,也高於發展中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的平均水平。同時,隨着技術的進步,資本的有機構成也在進一步提高。

從歷史經驗看,儲蓄率下降是一個逐步、漫長的過程,並不會陡然下跌。日本的國民儲蓄率在1991年達到高點34.2%後,開始震盪下滑並在2016年達到歷史最低點的27.3%。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儲蓄率開始持續下降,從最高點的23.4%一路下降至1993年的最低點17.1%,此後儲蓄率開始回升。直至1998年,美國儲蓄率開始了新一輪調整,期間有兩次明顯下跌及回調過程,最低點分別在此後的2003年和2009年,分別達到17.5%和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