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買家「縮手」 非洲「缺水」脫貧夢難斷

撰文:鄭寶生
出版:更新:
中國減少投資,非洲頓失一條大「水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更多次調低非洲經濟發展預期。﹙路透社﹚

中國打噴嚏,全世界就感冒,新興國家更隨時患「重病」!《紐約時報》報道,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國家,過去因為中國大舉投資,買入大宗商品而一度繁榮,現在中國買家「縮手」,非洲經濟又再陷危機。

 

中國從非洲進口 去年暴跌40%

 

隨着非洲最大貿易伙伴中國宣布,去年從非洲的進口額暴跌了40%,非洲兩大經濟體尼日利亞與南非,前景變得嚴峻。由於市場突然失去一大買家,原材料價格暴跌,尼日利亞與南非貨幣本月跌到破紀錄新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多次調低非洲經濟發展預期,而信用評級機構亦下調了安哥拉、加納、莫桑比克和贊比亞等大宗商品出口國的信用評級或評級預期。這些國家在1年多前,還是世界矚目的投資熱點。

 

最大經濟體 南非、尼日利亞受困

 

南非是非洲國家中相對發達,但不少經濟學家均預期該國今年無可避免陷入經濟衰退,原因是南非是中國入口鐵礦石最多的來源國,隨着中國減少進口,該國的礦業、製造業及農業均不景氣。

 

屋漏偏逢連夜雨,南非原本還可以靠出口農產品賺點外匯,但該國正面臨近年最嚴重的旱災,農業出口國變成進口國,在南非貨幣蘭特匯率大跌之際,食品價格飛漲,加深了政府與人民的痛苦,民怨正在升溫。

 

非洲另一大經濟體尼日利亞亦不好過,該國是原油出口國,不單受困於油價大瀉,更面臨恐怖主義組織博科聖地的威脅。尼日利亞政府雖然限制美元結匯交易,但貨幣奈拉未止瀉,本月已見紀錄新低。在黑市找換店,上月是240奈拉兌1美元,現已跌至300奈拉兌1美元。

 

貨幣大跌,令非洲各國更難支付中國承建的基建工程貸款。而中國經濟放緩,亦影響了非洲民生。

 

尼日利亞最大城市拉各斯,是非洲一個繁榮的城市。當地商人Happiness Awonegbe經營中國進口紙張、輪胎等生意,政府限制美元結匯令生意難做。而他向中國廠方下訂單時,對方需要50天才能供貨,從前是30天就可以。他估計:「這顯然是因為中國廠家縮減員工的影響。」

 

中產人數雖升 「非洲冒起」難成立

 

近年非洲中產人數的確上升,然而「非洲冒起」之說難以成立,中產仍未能發揮大影響,當地經濟仍只是隨大宗商品價格起落。南非標準銀行高級經濟師Simon Freemantle就點出各國在好景時「未雨綢繆」的重要性:「非洲經濟參差不齊的情況將變得更嚴重,決定因素是各國在繁榮時期是否審慎行事,是否有宏觀改革,及是否有充足儲備。」

 

東非缺原材料 卻塞翁失馬

 

Simon Freemantle又指出,肯雅、衣索比亞等東非國家缺乏源材料出口,被迫發展多元經濟,結果卻塞翁失馬,經濟可能保持強勁。

 

去年中國對非洲出口額達1,020億美元,進口額僅670億美元。上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承諾提供600億美元援助非洲發展,但隨着經濟下行衝擊非洲,以及貿易不平衡加劇,懷疑聲音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