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經濟高峰論壇︱陶冬:中國百年之變 香港要改的是思維

撰文:翟梓謙
出版:更新:

《香港01》舉辦經濟高峰論壇2021,匯集兩岸四地政商學界翹楚,為身處變局中心的香港把脈問路,謀求發展新局。
瑞信亞太區私人銀行大中華區副主席陶冬出席《香港01經濟高峰論壇2021》時表示,香港強調要融合國家發展之前,必須搞清楚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他又指,香港要變的,是人的思維。

瑞信亞太區私人銀行大中華區副主席陶冬在會上指出,香港要強調與國家融合、跟上中國的步伐,前提是要了解中國未來走向什麼方向、未來會發生什麼的改變。

陶冬指中國每二﹑三十年便有一個大改變,在八十年代,中國以出口業為主,享受人口紅利,而香港比其他地方先人一步知道這個紅利,結果在九十年代經濟起飛,本港樓市發展亦受惠。

接下來的三十年,中國是享受水泥紅利,包括房地產、基建,可是香港沒有再先人一步知道這紅利,反而在回歸後綁手綁腳,對「兩制」著墨更多,故在這一段時間落後。

瑞信亞太區私人銀行大中華區副主席陶冬指,香港的資本市場能夠配合國家發展。(羅國輝攝)

中國將進入數據時代 製造業服務業迎來革命

陶冬強調,面對中國未來數十年的轉變,香港與國家融合前必須搞清楚中國將會出現什麼變化。他提到,未來將進入數據時代,中國將會享受數據紅利,未來所有製造業、服務業都會迎來一次革命,而中國將會比其他國家走快一﹑兩年。

至於香港可以做什麼去配合國家發展,陶冬相信最重要是資本市場。香港作為國家雙循環的外循環一部分,甚至可能是資本市場唯一的外循環,可是今天港股成交量不及美股的十分之一,債市的活躍程度更差,原因是美國市場的融資渠道很廣闊,要是香港把資本市場發展起來,才能為國家戰略提供資本。

對於北部都會區,陶冬認為政策概念非常好,既是機會亦是挑戰,可是很多人的思維沒有跟上,仍然停留在不知需要花費多少水泥、人力。他重申,當年鄧小平在深圳畫一個圈子,也不知道要費多少水泥人力。陶冬強調,香港要與深圳融合,必須要有第二個核心商業區(CBD)。

陶冬坦言,香港要變的,是人的思維。他又指,作為一個經濟學家,不少記者官員都會向他問「港府應該做什麼」。他認為,小政府只要做一點小事情,「已經可以四兩撥千金」。他舉例指,在香港如此低稅的環境之下,只要政府在人民政策作出少少變動,已經可以吸引不少人才來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