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波動拳的故事

撰文:GEME編輯團隊
出版:更新:

作者:黑色休謨

30年前的今天,初代《Street Fighter》於街機面世,雖然不及後來的續作變化多端,角色亦只能選擇隆或 Ken,但它毫無疑問開創了許多格鬥遊戲的先河,為後來的同類作品定下發展的方向。

(封面圖片:《Street Fighter》遊戲畫面)

街頭霸者的傳說

1987年,Capcom 的遊戲製作人西山隆志與松本裕司創作出 top-down beat 'em up《必殺無賴拳》,兩人繼續合作,於同年8月推出《Street Fighter》(街頭霸王,下稱《SF》),普遍被認為是雙人對打格鬥遊戲的始祖之一。故事講述隆遊遍中國、日本、美國與英國,與各地高手交手,最終到了泰國,打敗泰拳之王 Sagat,終於成為街頭霸王。

順帶一提,Adon 他缺席《SF II》,到《SF Zero》才再度登場,被玩家認識 (CODY YouTube http://bit.ly/2wSl9VS)

初代《SF》的遊戲設計較為簡單,1P 玩家只可以使用隆,2P 只可以使用 Ken,玩家要逐一擊敗10位武術高手,1P 及 2P 也可以用隆與 Ken 對戰。角色設計方面離不開刻板印象,除了 beat 'em up 遊戲的龐克嘍囉,也有傳統會隱身與投擲手裡劍的忍者。

中國代表當然是標準的清裝 + 八字鬚 + 梳辮子,名字叫 Lee 啦 (CODY YouTube http://bit.ly/2wSl9VS)

重拳重腳中拳中腳輕拳輕腳

《SF》革新了格鬥遊戲的操作,以 joystick 來控制八個方向,並將角色的攻擊分成6種,拳與腳各有輕、中、重3段,一共有6個攻擊按鈕。可惜移植到家用版時,多數主機手掣並沒有6個按鍵,所以改用按鍵長度來決定拳腳強度。

豪華版的街機《SF》,拳腳按鈕分別只有一個,遊戲會根據玩家按鍵的力度決定輕、中、重3段攻擊 (twistedsymphony arcade-museum.com http://bit.ly/2xx931p)

在開發過程中,Capcom 的營銷部在看到西山交出的6鍵設計時立刻反對,指玩家不可能應付這樣繁複的操作。然而西山堅持,他認為「3個按鍵一排、上拳下腳」的設計符合人體工學,而且隨便按一個鍵都可以使出攻擊,不致於太複雜。結果,事實證明人類的確有能力成為街頭霸王,而西山的6鍵系統則成為無數遊戲的仿效對象。

必殺!波動拳!

現時大家所熟悉的必殺技其實是由《SF》首創的,它為格鬥遊戲設計出特殊技,玩家只要輸入特殊的方向鍵及拳腳鍵組合,即可使出波動拳及昇龍拳等絕招 (後來普遍稱為必殺技)。當時製作人故意不在遊戲指示卡上列出招表,留待玩家自己發掘,有種「秘技」的味道,加上當時的輸入判定相當嚴苛,很多玩家都是靠亂按使出,但效果仍然令人驚豔。

初代《SF》設有徒手打磗塊與踢木板兩款過場小遊戲 (CODY YouTube http://bit.ly/2wSl9VS)

波動拳更是格鬥遊戲中最早的飛行道具,後來很多作品都沿用這種設計。有趣的是,那時候人物使出招式的聲音比較清楚,不像《SF II》經過壓縮的音效,讓玩家得到「波get」、「all you get」與「席席 bird 極」的奇怪發音。

那麼主角三招:波動拳、昇龍拳與龍捲旋風腿是怎麼構思出來的呢?據西山所說,波動拳的靈感取自《宇宙戰艦大和號》中的波動砲;而西山當時正在修習武術,他將某些招式誇張化,就成為了昇龍拳與龍捲旋風腿了。初代《SF》的必殺技非常強橫,尤其是昇龍拳,只要近距離打中的話足以把對手一擊必殺,老手基本上只要不停使用昇龍拳就能獲勝。

玩家若有本事可以連續使出波動拳,勝算會很高 (CODY YouTube http://bit.ly/2wSl9VS)

阿隆與阿 Ken 的誕生

隆與 Ken 這兩位格鬥遊戲的代表人物至今仍然活躍於《SF V》。很多玩家以為主角 Ryu 的名字是「龍」,但其實西山是以自己的名字隆志 (讀作 Takashi) 中「隆」字的別音來為 Ryu 命名,所以 Ryu 的正確名字是「隆」才對。

至於 Ken 其實就是隆的 2P 顏色,是為了不致出現「隆 VS 隆」的場面做出來的人物,只是面容稍有不同,而普通攻擊和3招必殺技都完全相同。

這對同門弟子的同步率相當高 (Den of Geek)

幸而這對同門師兄弟後來在武藝上更上一層樓,隆鑽研波動拳而領悟出真空波動拳,Ken 則專心修練昇龍拳,習得了火焰昇龍拳與神龍拳,兩者都打出了自己的性格與套路,Ken 也因此擺脫了 Luigi 作為綠色 Mario 的命運。

格鬥遊戲始祖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SF》的判定與攻擊力等機制都顯得粗糙,系列的明星角色仍然缺席,也不像《SF II》可以吸引玩家重玩。然而《SF》從很多方面來看都是劃時代的突破之作,揭開了格鬥遊戲史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