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影人參戰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融資 編劇陳詠燊:我不考慮合拍

撰文:戴嘉達
出版:更新:

每年在香港國際影視展舉辦的亞洲電影投資會,於灣仔會展內佔一小角落,裡頭坐滿來自多國及本地電影人與投資者,前者想把握機會找資金將自己的故事拍成電影,投資者則希望從來自14個國家及地區在內的25部作品中,發掘出可造之材。
今年有5部香港作品入圍「第十五屆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電影計劃,當中包括編劇陳詠燊的處女執導作《萬水千山縱橫》及資深電影人趙崇基的《中英街一號》,他倆分別接受了我們《香港01》的訪問,談及本土電影融資等問題。

陳詠燊自覺他計劃處女執導的《萬水千山縱橫》是個本土故事,事先聲明不考慮改成合拍片。(Facebook圖片)

陳詠燊在演藝學院畢業後,多年來一直擔任電影編劇,在多部作品中,最知名當數愛情喜劇《新紮師妹》,其中一個笑位「方鍾Sir」至今也令人深刻難忘。而《萬水千山縱橫》則是以爬龍舟為題材的本土故事,五個中年男人怕被公司裁走,為表忠誠加入龍舟隊,方才令人生有所領悟。陳詠燊自覺這件事很本土,聲明不考慮改成合拍片,他說:「因為五個都是香港男人,如果遷就合拍片的話,要有一兩個改為來自內地的新移民,我個人不太想要這樣的故事,連今日會見的投資人他們都話不夾。」近年來,內地電影公司與本地電影業合作頻繁,紛紛在香港設立分公司,陳詠燊直言「那班朋友了解香港市場增加了,與香港人合作更密切,在創作時不會架空對方,例如話內地有內地的諗法,香港有香港的諗法。」

陳詠燊表示個人不抗拒合拍片,因為每個人拍戲都想有更多人欣賞及更多資金。(吳鍾坤攝)

談及對中港合拍片的看法,陳詠燊說:「其實我不抗拒合拍片,比較政治或者本土民生,當然適合留在香港搞,但如果故事是大規模或者抽離小小,只要不影響到方向,變成合拍片其實值得做,每個人拍戲都更想多人睇及更多資金。」經歷一整天於會場與各地不同投資者商討後,陳詠燊指原有打算及計劃沒有變,但亦都洐生其他的可能,因有內地投資者建議陳詠燊在拍完香港版之後,把內地版權賣給他們,陳詠燊說:「這也是個可行的合作方式,我覺得就算做不到,只是溝通都好事,起碼交換卡片電話後,可保留日後發展機會。」

趙崇基的《中英街一號》故事貫通1967年及2017年的香港,現已完成三分之一拍攝,須再覓資金完成其餘部分。(《中英街一號》影片截圖)

至於,資深電影人趙崇基執導的《中英街一號》,講述受1967年及2019年社會運動所影響的年青人,但申請政府的電影發展基金時卻被拒。該片事後獲電影公司注資一定比額,趙崇基已完成2019年的那部分,餘下的1967年則暫時擱置,於是他來到了亞洲電影投資會再覓其他投資,他說:「我覺得這是一個好的平台,至少有個機會與各國投資者會面,包括意大利、南韓、英國、泰國、日本、波蘭人,當然都有中國大陸。」

《中英街一號》備受亞洲電影投資會推介,但趙崇基對融資仍不敢樂觀。(吳鍾坤攝)

這類與政治敏感題材相關的電影,注定走不進中國市場,趙崇基說:「如果你不拍合拍片,只拍本土題材你會很limited,經常面對資金不足的問題,但作為一個香港人,如果唔以拍香港電影為主,那拍甚麽呢?」被問到如何拿捏當中的平衡,他續說,「我選擇了,就是把《中英街一號》做出來,我認為不應該因政治理由便放棄,而且這不是一部政治電影,講述幾個年青人在社會運動的角色及遭遇,我會盡力完成我鍾意題材,即使預料到最後無片酬收。」雖有台灣發行商向他承諾,即使有多困難也會安排該片在台灣上映,趙崇基卻對融資不敢樂觀,「很多人來傾來商討,但最終可能不一定成功,所以難去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