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數Phoebe Philo告別式:Céline貝殻概念店

撰文:張凱祺
出版:更新:

緊接Phoebe Philo離開Céline的消息,品牌剛巧在中環置地開設限定店,不論是SS18新品或場地設計,都沒令人失望。

攝影:Jimmy Kung

位於中環置地廣場的Céline限定店。

曾看過一則狠批傳媒用字不當的評論,説濫用「實體店」一字,明明店就是店,有必要在前加「實體」來撐字數?筆者要來辯護一下,在開了IG帳戶就叫開了舖頭、全民皆店主的時代,實在有強調「實體」存在的必要。延伸到時裝界,又多一個「店」的分類,自從限定店(pop-up store)在地表出現且變得泛濫。沒法子,站在現實層面,香港開零售店門檻太高,短期租約對實驗性品牌而言,蝕本都不至於太肉痛;消費者方面,限定店偏重體驗多於消費,選址又非傳統租鋪,較少出現被盡責售貨員「吊尾」的尷尬情況,整體感覺輕鬆。但理想歸理想,限定店如雨後春荀般湧現(或濫用),而為數不少是乏善可陳:多兩支rack、抽出幾件店子的衣服、請幾個KOL到場就美其名為限定店,完全沒概念可言,令人失望。

近日Céline中環置地的限定店開幕,即使沒有「全球首發的SS18袋飾」招徠也不要緊,有Hedi Slimane接任品牌創意總監這單轟動消息加持,已經有造訪的理由,一睹Phoebe Philo時代的概念店和告別單品(還有最後一季AW18!)。

云云Céline力谷的it bag中,筆者最喜愛1950年代風格的Clasp bag,它猶如工藝珍品:一幅修葺得光滑的畫作,俐落的線條,貫徹Phoebe Philo簡約剛強主義。Philo擅長的流線、傘擺、女強人服飾不完全是筆者杯茶,但她卻是天橋上最佳用色者,不用刺眼的顔色引起關注,和諧大地色調是她的上策。這個橄欖綠Clasp bag,更是天橋上未見的新配色,與限定店的場景非常融合。

同場有多件深淺不同的綠色單品,會否當上Céline的next new black?

玩味膠袋是前有古人、後有來者的潮流單品,例如Balenciaga的背心皮袋、Helmut Lang的膠箱袋,Céline這個則是買一送一,感覺較划算。

走遠一點看,就看懂限定店的設計靈感來自海邊貝殼,帶透明感的弧形壁身、仿破裂的石塊、稻草圍牆,佈置通通毫不馬虎。腳踏的海藍色厚毛毯,全法國製,足足用上13張毛毯縫製而成。在平日「買完就走」的心態下,原來佈滿心思的購物環境,都被我們過目即忘。做得好的限定店,一切從概念出發,貨品與擺設並無上下之分,帶走的未必是貨品,可能是一次輕鬆的品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