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的高跟鞋──東方纏足美學

撰文:一物特約
出版:更新:

纏足婦女身體姿態的表現,尤其是上肢、下肢與一般人有很大的不同。姿態上的改變可以是解剖生理上的改變,可以是社會文化的改變,也可以是潛意識肢體行為的改變。

斜躺靠椅,手握絲巾、書卷,還不忘翹起金蓮,顯示纏足婦女那份憩靜、慵懶、高貴的氣質。(出版社提供)

作者:柯基生

搖曳生姿、姿態改變

配合漢民族的穿着和絲織材料,產生更有民族特色的肢體語言,飄擺的衣飾成為漢民族婦女的服飾特色及行動特色。這一套衣飾形式歷千年沒有太多的改變,從遼、金、元、清的婦女她們都有個別不同的衣飾方式,但從北宋末年到民國初年,漢民族婦女的衣飾大致上千年維持不變,男性服飾及官服都產生很大的改變,但婦女服飾卻沒太多改變。南方呈現的是絲綢的飄擺,北方呈現的是小腳走路時身體的顫動頓挫。是不是南方才穿輕薄的絲綢,我看明代以前那種飄逸的衣飾衣褶表現的是南方的服飾形態,當然高貴飄逸的絲綢代表極端的華麗高貴,纏足則是強迫婦女呈現如此飄逸步姿,成為一種常態。(南方較熱才有絲綢穿着的可能)。

英國攝影師Jo Farrell曾四處尋找纏足婦人,紀錄快將消失的身體歷史。(網上圖片)

纏足就像穿高跟鞋的婦女,站立時為維持身體重心在較小的腳掌上,雙腿必須常保持直立狀,上半身動作時為平衡身體重心更須以靈活的腰部來調節,讓身體重心保持在較小的着地面積上,所以見到身姿較為靈活的運動。膝部彎曲伸直及腳掌的擺動是較少的,纏足將動作行進變成臀部及腰部的搖擺,這自然增加了身體的動感與魅力。全身衣服遮蔽下,微露的纖足成為致命的吸引力,全身寬鬆衣飾包覆,金蓮小步襯出的身段步伐,成為對男性最高強的身體吸引力。

纏足的結果使其四肢運動,顯現出更纖柔的肢體運動。這種纖柔表現在舞蹈上就是像柔軟飄逸的彩帶舞一樣。小腿纖細,雙腳瘦小、輕靈,加上纏足婦女長期步行、站立時訓練下來較強有力的臀及大腿,所以小腿運動與姿勢頗為輕靈,這種現象在許多照片中都可見到。纏足以後腳腕不再處於穩定平衡狀態的步行,而是一較為靈活多變的腳踝,這使得步行更具顫動魅力,相對的不擅靈活使用掌握這種神韻時,腳腕僵處於病態狀況下,就成了內拐外拐的合影蓮、分香蓮……等各種畸態。

我們常知道纏足是貴氣的表現,背後其實隱藏無限慾望。(網上圖片)
我到幾個小腳婦人家中也會看到她們家牆壁上一道手扶等高的一條長時手扶痕跡,看得出她們在家中往往藉手扶以穩定身體重心身姿。

永久的身體改造

纏足婦女身體所見,根本變成紡垂形的身體,腰像是拉長了,但不是細腰,反而肚子多少都是凸凸的,最奇怪的是所有的女人都是胖圓圓,全身肌肉圓圓、粉粉、軟軟的。而不是筋肉型的身體,更不是骨感型的身體。從裸照中看到女性非常明顯的垂肩、小肩、圓肩、瘦肩,大腿到小腳一直順着大腿肥大,一直縮小到很小的小腳,這在相片上有很強烈的特色。可以看出所有的女人那種四肢柔軟纖細的印象,四肢完全不見強壯肌肉。雙手臂向內翻垂,內旋位置。這與纏足婦女內斂個性,從事女紅手工,雙手多擺放胸前是否有關?奇怪為什麼都是前垂內翻,這當然,外旋擴展肌肉,相對不夠發達,手臂肌攣縮無力。

纏足以後到底身體姿勢上有什麼改變。纏足婦女走路用碎步,所謂「足小不能邁大步」,由此造成腿長骨的平滑。小腳走路不是用腿部肌肉使力走路,而是用腳做為支點改變身體重心運步,腳掌不是推伐前行,而是支點前行。行走或提重物不是用手提拿,而是移動身體的重心產生新的平衡,所以行走時常須扶牆以維持身體重心的平穩,纏足的結果,身體重心穩定的平面區域變得很小,這樣身體得經常為維持平衡來改變身體姿態。折腰步,這個折腰應經指的是腳脖子,但是纏足婦女經常臀部後翹,身體前傾,造成腰肢躬折的效果,同時雙手前放一種經常怕會傾跌的姿勢。弓鞋纖影(筆名)說她可以假裝「健挺大步」,是不是代表平常她只能弓蓮細步,不能邁大步。清末木版畫中,表現得楚楚可憐的美人,往往以美人扶在門框倚閭外探的姿態,我到幾個小腳婦人家中也會看到她們家牆壁上一道手扶等高的一條長時手扶痕跡,看得出她們在家中往往藉手扶以穩定身體重心身姿。秦軍校的一篇文章,提到漢南、陜、甘地區婦女出門要帶拐扙,在家中則不用拐扙。

不止是足小不能邁大步,連地也不沾才是千金所為。(出版社提供)

衰老的鞋根

身姿徹底的改變,纏足從腳部解剖改變,到步態改變,到氣質改變,心性改變,是非常深層的教育,影響深入且深遠。從小的纏足會讓步姿代償性改變更為深遠,腳掌步態不是只用膝蓋來代償,會有更多的臀部代償,甚至是腰部及身體的代償。全身運動方式的澈底改變,膝蓋代償像少女初穿高跟鞋膝蓋彎曲的馬腿走路方式,臀部代償形成了臀部的擺動,腰部以及身體的代償會讓步行產生全身的韻律,步行時的搖擺重心在身體的重心,步行成為和諧的律動。纏足的步姿改變,在元代就有許多的詩文讚揚,這是在文字上最正面積極對纏足功能目的敘述的一個理由。女人的步姿,蘊含着許多涵養與魅力,今天如此,過去也如此,這種魅力是不是中國人首創並傳至全世界。在中國有一段非常清晰的演化軌跡。纏足從開始纏的那一天開始,婦女走路步態就在於盡量縮減足底着地面積以外,更重要的一個特徵是游移不定的着地支撐點,這讓婦女身姿處在柔弱游移的動態平衡中,不是用踝關節、腳掌關節、腳弓的吸震來克服着地的緩衝,而是使用身體的柔軟與腳步足踩的平移晃動,身軀的搖擺晃動來克服着地時的衝擊,所以纏足婦女創造出小碎步、平移步,以及搖晃柔軟的身姿,以及雙手前伸維持平衡動感的步態,這像長久下來習慣於滑動、扭動的肢體動作,不是標準的四肢伸舉曲折的運動方式,長骨自然圓平,肩部削弱,這些不是腳纏小後造成的,可以說從開始纏足就走上了這一步路。

不是用腳走路是用身體搖擺帶着腳步走。艱危的步態,一看就能看出受痛苦的雙腳和身體,一步步走來卻是最吸引金蓮迷的身姿,步步展現性感,集中異性注意力,贏得男人轉頭回首的指數。只有神采奕奕,努力散發身體魅力的人,才會用心的展現步行、步態的魅力,到了年老色衰,無力生活時,反變得落魄、悽慘、艱困。同樣是蓮步,同樣是艱危的蓮步,在不同的年齡層下顯得是如此不同。今天只能見到年屆耄耋的纏足老婦,跛拐艱難步履下,當然無法體會年少時飛揚得意、生氣勃勃渾身散發出性感魅力的纏足少婦,在歷史上曾經輝煌的存在。

《性.歡欲.金蓮——解構纏足性文化》
出版社:獨立作家
出版日期:2016年6月
ISBN:9789869296359
作家生活誌:showwe.tw/books/books.aspx?b=10798

(節錄自《性.歡欲.金蓮——解構纏足性文化》,標題為編輯部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