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捕鯨】傳統文化作幌子 日本堅持捕鯨或因既得利益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日本政府近日決定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且不顧澳洲等反捕鯨國家的反對,重啟相隔三十載的商業捕鯨。日本官方的說法是,捕鯨是日本古老文化的一部分,漁民世世代代捕鯨維生,日本在飲食方面也從不過問別國。那麼,捕鯨作為日本傳統文化又是否如此無可替代的地位?

日本商業捕鯨始於江戶時代,一些沿海地區的居民確實是世代捕鯨,如和歌山縣太地町每年有屠殺海豚節,千葉縣和石卷市也有近海捕鯨。該國目前是世上最大的捕鯨和食鯨國。可見,近海捕鯨的確是日本文化的一部份,如同挪威、冰島和因紐特人一樣。

不過,南極捕鯨卻並非傳統。日本第一次去南極捕鯨是在1930年代中期,大規模捕鯨要到二戰後才正式展開。二戰結束後,日本國內糧食短缺,鯨魚肉在此後的20年間曾經是重要的糧食補給,作為日常膳食的重要蛋白質來源。

在美軍的鼓勵下,日本將兩艘巨大的美國海軍艦隻改建成加工船,前往南大洋。1964年的高峰時期,全國一年捕殺了多達24,000頭鯨魚,其中絕大多數是座頭鯨和抹香鯨。

今天日本食鯨肉的人數已不多,只有經歷二戰後艱苦困境的一代才覺回味。(路透社)

老一輩的日本人或許因此對鯨肉有一份感情和眷戀,雖然鯨肉今天已不如以往受歡迎,但部分市場仍可買到生肉、熟食或鯨魚罐頭。近年,只有日本繼續派船隊到南極捕鯨,而且還保留着能在海上處理數以百計鯨魚的大型加工船。

堅持捕鯨為的是. . .

時至今日,雖說日本經濟迷失長達20年,但經過數十年的高速發展,日本早已擺脫戰後的貧困和饑餓的艱苦狀況,物質充裕,食物種類繁多。2008年的一項調查更顯示,九成五日本人幾乎或完全不吃鯨肉。那麼日本仍然堅持需要大規模捕鯨?科研的說法明顯站不住腳,2014年國際法院裁定,日本政府在南極的研究沒有科學依據,責令對方停止。環保組織亦指,現今的科技完全可以憑借聲吶跟蹤或DNA提取來研究,無需要捕鯨。

近年,有人認為捕鯨背後其實是經濟和政治因素作崇,因捕鯨產業今時今日經已發展成沿海地區的支柱產業之一,捕鯨活動一旦被禁止,勢將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導致失業、公司倒閉、財政收入減少等地方財政危機。其次,有分析人士認為,一旦取消捕鯨活動,也可能波及日本捕撈公海漁業資源,或進一步影響本地漁業發展。

研究日本捕鯨業多年的佐久間順子直指:「事實上,大多數日本人並不吃鯨肉,銷量也連年下降。即使供應減少,價錢也不會提高。」她強調:「捕鯨對日本並沒有益處,但是沒人知道如何停止。」根據她的2015年研究,日本人均食用鯨魚肉只有30克。

佐久間順子認為,捕鯨是政府運作的,屬龐大的官僚體系,背後牽涉到研究預算、年度計劃、職業晉升和養老保險等。她認為:「這就意味著,大多數官員會頑強抵抗,不惜代價保住自己的捕鯨部門。政客也一樣,如果捕鯨和自己的選區關係密切,他們會承諾將游說重新開始商業捕鯨來保住自己的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