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野雞大學」 疫情勢加速教育產業化革新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疫情肆虐全球,澳洲部份大學因國際學生數目大跌而面臨現金流危機,並處於「高財務風險」的艱難困境。校方和多間銀行洽商加大借貸額度,以紓緩短期的財政壓力,並與員工商討裁員和減薪安排,希望長遠減輕經營成本和平衡開支。
「大學莫財」對校方而言固然是危機,但從另一方面看也不失為擺脫過度依賴海外留學生的契機,甚至藉此改革大學產業化以來的種種毛病。

澳洲拉籌伯大學(La Trobe University)的聲明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正導致高等教育界面臨資金短缺和不確定性。」澳洲政府預測,當地大學今年可能裁減21,000個全職工作,其中包括7,000個研究工作。

類似的情況在其他國家也正在發生。吸金力強的美國私立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 University)預計,下一個財政年度將虧損數億美元。根據歐洲經濟諮詢公司London Economics(LE)的數據,由於新學年的入學人數下降,預計明年英國大學面臨的損失至少達25億英鎊(約242億港元)。

澳洲部份大學經已出現財政危機,需與銀行業洽商救亡。(Getty Images)

西方英語國家的大學一直成功吸引無數國際學生前往當地留學,疫情對校方的影響和衝擊甚大。國際學生每每支付數倍於本地學生的學費,因此也是學校主要的財政收入來源。

以美國為例,2019-2020學年取錄36萬中國留學生,海外留學生每年為美國貢獻的經濟收入更高達450億美元(約3,487.5億港元)。英國大學的中國留學生人數近年也大幅增加,2017-2018學年,中國留學生人數接近11萬。此外,澳洲的中國留學生佔2018年國際學生的三成八以上,海外留學生每年為該國帶來約200億美元(約1,550億港元)的收入。

留學生銳減對大學的研究亦帶來影響,如澳洲悉尼大學這些研究密集型大學,研究經費大多由國際學生的學費作補貼。

英美為首的英語國家大學,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外國留學生報讀。(Getty Images)

汰弱留強 「野雞大學」恐難生存

除了留學生大幅減少,經濟衰退亦帶來重挫,過往大學依賴的私人資金捐款也將大減。「大學莫財」迫使高等教育界不得不正視長久以來的挑戰,如學費暴漲和精英主義等問題。

研究高等教育政策與實踐的美國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教授Jenny Lee表示:「世界各地大學所面臨的資金短缺,或許意味一些大學將永久關閉或與其他院校合併,尤其是規模較小的大學。」這多少預示了部份「野雞大學」可能無法生存。

不少大學透過創新的方法來應對,例如亞利桑那大學的「微型校園」網絡計劃,將大學與國外機構合作配對,讓外國學生在網上報讀該大學課程,並接受所在地導師的面授教學。

大學產業化的趨勢將會加劇嗎?(Getty Images)

其實,大學產業化的問題討論已久。當大學數目日益增加,加上發達國家的「少子化」現象,令收生不足等情況加劇,需要為此找尋解決方案。未來的教育產業化或朝兩個方面發展。

一是建立教育資源優勢,吸引外來學生就讀,紓緩因少子化造成招生不足的困境。

隨着網上學習科技變得成熟,未來的大學教育不再受時間、地點和人數限制,傳統大學學額將不再具有任何意義,或將徹底突破「收生樽頸位」。這或有助大學大幅調低學費,還可為熱門的大學和搶手的課程增加收生數目。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高等教育勢將改頭換面,除了科技的改進,大學也可能面臨選擇,決定成為研究型大學或是專攻教學。

以教學型大學為例,日後或需要專聘明星級學者、教授,或者擅長教學的導師,並需要投入資源在網上教學相關的設備和配套上。擅長研究的學者則會進入研究型大學,從事學術研究的工作。這將進一步扼殺「野雞大學」的生存空間。

專攻教學的大學,日後可能傾向聘請如Michael Sandel等明星級老師授課。(Getty Images)

二是與產業結合發展,既能創造收入,也能培養學生就業的競爭力,減少因學位貶值所造成的大專生失業問題。

踏入「大學4.0」?

面對當今高等教育界競爭激烈的形勢,世界各地的大學將因自身利益影響而有所調整。正如拉籌伯大學副校長John Dewar表示,一種新型的大學正在興起:「就個人而言,我着迷於生態大學,即大學與周邊社區緊密聯繫,提供免費的知識資源,並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以創造更美好的世界。」他相信,這將是無可避免且正在發生的事。

未來的大學畢業生,將擁有切合業界需要的就業技能及專業資格。(Getty Images)

他認為,未來大學的發展,即「大學4.0」,將由「以自我為中心」轉變為「為他人服務」。他們將與相關行業和社區緊密相連,並將致力於滿足學生的需要。未來的大學將為學生提供隨時隨地的實時學習機會,提供全天候服務,並將按學生需要「度身訂造」目標。

這意味着學生能夠透過多元化的模式學習,不論是在校、混合模式或網上學習之間可無縫切換,以適應不同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大學未來也許不再僅僅提供學位資格,隨着世界不斷變遷,以及科技的發展,或許需要不同的職業技能,以至推動終身學習。未來的大學也許會朝多元化和短期課程發展,亦會與不同行業合作,建立嶄新且切合業界需要的就業技能及專業資格。

上文節錄自第221期《香港01》周報(2020年7月6日)《 教育產業化 告別「野雞大學」》。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訂閱周報,或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

221期《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港獨思潮——從萌芽到覆滅

《港區國安法》的通過,幾乎預示着本地「港獨」思潮末路。本土派「國師」陳雲宣布退出香港社運,為此作了註腳。然而,這股激進思潮從何而來?如何將香港拖入政治撕裂的境地?今後又將往何處去?

【深度解讀】港區國安法對中國刑法的繼承與調整

細審《港區國安法》,不難看出條文基本上以中國《刑法》作為基礎,可謂是中央在法律層面嘗試統合「一國兩制」差異的首次嘗試,不管隸屬任何政治立場,都有必要冷靜理性看待這條新的香港法律。

【01倡議】四方面着手與年輕人復和

反修例運動爆發一年後的今天,被捕人數直逼9,000,面臨法律檢控,當中多為年輕人。僅靠刑事後果未必能令年輕人守法,《香港01》倡議在法律、心理和社會關係層面支援年輕人,幫助其解決問題,真正修補社會撕裂。

【其他精彩內容】

在台灣,無聲抗爭的陸生面向無門

迎戰雲端遊戲 主機如何不死?

疫情促使改變 歐洲藝術界走近大眾

陰謀論何以得逞? 無知是恐懼的最佳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