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金屬戰 │鎳鈷鋰稀土:21世紀能源危機下的繁榮關鍵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今年3月初,鎳價曾一度瞬間狂漲、創下每噸10萬美元的歷史新高,在倫敦金屬交易所引發一片恐慌。此事標誌着,自俄烏戰事爆發以來震驚全球市場的一次重大金屬危機。隨着西方國家積極對俄羅斯實施制裁、擺脫對俄天然氣的依賴,加上全球零碳排的長遠目標,鎳、鈷、鋰等稀有金屬資源變得越來越重要,俄烏戰爭更是在地緣政治的博弈中,進一步加速這個過程。
此為「關鍵金屬戰」專題系列之一

若說汽油是20世紀的關鍵資源,許多專家則相信本世紀將會屬於用於生產潔淨能源的礦物。隨着全球欲減少依賴化石燃料的趨勢下,像鎳這樣的稀有金屬將在向低碳經濟轉型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考慮到引領未來世代科技創新產業的發展,不論是再生能源、電動車、5G等,都需要使用各式各樣的礦物,如鎳(nickel)、鈷(Cobalt)、鋰(Lithium),以及稀土(Rare-earth element, REE)。其中,以電動車核心電池為例,使用鋰、鈷等礦物採用最多。

如今,歐盟國家因應烏克蘭局勢希望儘快擺脫過往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開始計劃大規模增加太陽能和風能建設。近期,歐盟委員會表示,歐盟需要在未來五年內額外籌集2,100億歐元(約1.77萬億港元),以支付逐步淘汰俄羅斯化石燃料和加快轉向綠色能源的費用。

用以生產未來世代科技創新產的關鍵金屬,將變得越來越重要。(Getty)

歐盟委員會還提議,到2030年的能源結構歐盟應有45%來自可再生能源,較去年提出的40%目標有所增加。此外,歐盟也希望到2030年將能源消耗較十年前減少13%,而歐盟的最新減排目標,包括在2035年取締使用化石燃料的汽車,力爭2050年實現碳中和。

3月31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也表示:「為美國製造建設潔淨能源未來,將有助於維護我們的國家安全,我們需要結束長期依賴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進口來支撐未來。」此前,他授權使用《國防生產法案》鼓勵在美國國內包括鎳、鋰、鈷、錳和石墨等關鍵礦物的生產和加工,以便製造電動汽車電池和存儲再生能源所需的材料。

世界銀行於5月中指出,未來數十年打造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和生產電動車所需要的金屬可能會出現需求激增、進而推高金屬價格並為金屬出口國帶來意外收益。世銀認為這或許意味着全球或將出現變革性替代趨勢,轉向潔淨能源的方向將導致對鎳、鈷、鋰等需求呈現永久性增長,化石燃料用量則會在未來開始逐步縮減。

這些一切也使得關鍵金屬的重要性日益明顯。

拜登已授權使用《國防生產法案》,鼓勵國內包括鎳、鋰、鈷、錳和石墨等關鍵礦物的生產和加工。(Getty)

資源新貴:鎳、鈷、鋰、稀土

一般人較為熟悉的關鍵金屬有稀土,它是鈧、釔、鑭系17種元素的總稱。稀土廣泛應用於生產各種產品,涉及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現時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國,約佔全球市場的95%份額,儲量則佔世界總儲量的53.5%。

過去十年,中國積極開採稀土,加上布局相關產業有成,還有近年不斷強化的「一帶一路」倡議,掌握了非洲重要礦產開採權,更進一步坐穩稀土大國的寶座。近年,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供應鏈危機等因素,導致礦場生產與物流受阻,還有各國戰略考量,進一步限制稀土出口,導致稀土水漲船高,成為各國企業爭相搶奪的珍貴資源。

以釹磁鐵(Neodymium magnet)為例,它是世界使用最廣泛的稀土磁鐵(rare-earth magnet)之一,主要採自中國,價格自2020年以來已翻了三、四倍(見下圖)。

屬於稀土類別的釹(Neodymium)過去三年價格大幅走高。(tradingeconomics)

除了稀土外,備受關注的金屬還有鎳、鈷、鋰,以及其他10多種礦物,均是專家普遍認為對世界能源轉型至關重要。因此,那些有開採和加工這些礦物能力的國家擁有很大的優勢。

它們的價格可能會在很長時間內不斷創下歷史新高,這一趨勢打破了國際市場價格浮動的常態週期。德國經濟研究所研究員Lukas Boer表示:「如果對這些金屬的需求增長得不到滿足,價格還將會飆升。」

鎳作為電動車動力電池製造的上游關鍵原料,在動力電池中主要用於三元正極材料的製造。(Getty)

據TrendForce表示,鎳作為電動車動力電池製造的上游關鍵原料,在動力電池中主要用於三元正極材料的製造。2021年全球鎳礦產量約為270萬金屬噸,印尼鎳產量佔到全球總產量的37%,排第一位;其次是菲律賓佔13.7%、俄羅斯佔9%。而中國去年鎳產量僅佔全球總產量的4.4%。

鈷是為電子設備及電動汽車提供動力的鋰離子電池的關鍵組成部分,這解釋了不少企業對這種金屬的興趣不斷增長。根據金屬權威分析機構CRU估計,全世界約有300家公司在勘探鈷礦牀。目前,世界上的鈷絶大多數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

鋰則主要來自澳洲。鋰電池的能量密度高,可以滿足市場對細小和高功率的需求。隨着電動車的普及,傳統鎳氫電池和鉛蓄電池的地位逐漸被鋰電池所取代。據日本民間調查公司《富士經濟》(Fuji Keizai)研究預估,鋰離子電池的全球市場規模到2025年將達到12.33萬億億日圓 (約7,600億港元),較2020年增加84%,主因是世界各國推動節能減碳,帶動電動車和家用蓄電池的需求擴大。此外,中國內地積極推動巴士和的士電動化,燃油車將陸續淘汰,使得鋰電池需求高漲。

未來礦業的開發,成為不少國家繁榮的重中之重。(Getty)

稀有金屬的發展之所以關鍵,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提取這些金屬的採礦項目一般平均需時16年才能投入運營。此外,Boer解釋這些礦物未來十年的短缺可能會更大,他估計未來20年,這些金屬的總產值可能會翻兩番。相關幾種金屬的生產商就可以在這段時間創造與石油行業相同的收入。他指出:「這些金屬可能成為新的石油,中國通過對其他國家的投資,例如在剛果的鈷生產,已經成為最大的參與者。」

勢成各國繁榮關鍵?

俄烏戰爭對稀有金屬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也是這個領域的重要持份者。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屬供應商之一,這些金屬用途十分廣泛,從鋁罐、銅纜到汽車零部件等應有盡有。

俄羅斯還是世上第二大鈷和鉑出口國,以及第三大鎳供應國。假如西方國家持續制裁俄羅斯,相關的關鍵金屬價格或會進一步上漲,有可能為全球金屬商品市場投下震撼彈,引爆斷鏈危機。

俄烏戰爭對關鍵金屬的影響不容忽視。(Getty)

鎳期貨的交易價格經過3月初以來的數周混亂,已回落低於每噸 29,000 美元的水平,但今年價格至今亦上漲近47%。

俄羅斯鎳金屬出口的全球比例為49%、鈀42%、鋁26%。由於鎳可用於廚具、手機、醫療設備、運輸、建築和電力裝置,鈀則是用於觸媒轉化器、電極和電子產品;一旦俄國刻意限縮這些原物料的出口數量,其產生的後果將是全球物價上漲的巨大壓力。此外,半導體製造的相關原料也可能會受到牽連。

德國商業銀行策略師Daniel Briesmann指出,俄國佔全球鈀生產的38%。由於無法在別處彌補供應中斷,因此市場可能會面臨陷入嚴重供應短缺的風險。

各國因應國內不同的能源架構、礦物資源,而考慮關注不同的關鍵金屬。(Getty)

為應對俄烏戰爭、新冠疫情、全球供應鏈危機、逆全球化等最新國際局勢,歐美各國因而積極尋求能源轉型,以減少當前和未來對其他國家的依賴,其中包括中國和俄羅斯。意識到上述種種危機的各國政府,也正在急於確保稀土、鋰和硼等關鍵礦物在國內的供應,希望為未來的電動車、衛星、風力渦輪機產業做出最有利的發展布局。

不過,由於各國能源現況、需求不一,各國或許關注的礦物也不盡相同,他們均會因應自身的能源轉型、減排目標等,在不同的關鍵金屬領域競爭,務求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以至話語權。但有專家早已警告指出,那些經濟上嚴重依賴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出口的國家,有可能遇到競爭力減弱的風險。

國際能源署 (IEA) 分析師金泰潤(Tae-Yoon Kim)表示:「目前很難知道哪些國家將從能源轉型中受益最大,因為這將取決於這些國家在生產鏈中所處的位置。」然而,他認為到2040年對這些礦物的需求將迅速增加,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些無疑是主導未來的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