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30年來首次貿易逆差:德國「能源貧困」現形

撰文:毛詠琪
出版:更新:

德國5月份最新數據顯示30多年來首次貿易逆差,這亦凸顯出烏克蘭戰爭導致的能源問題,對這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影響已開始浮現,這除了導致民間出現「能源貧困」現象之餘,亦快速波及到依賴出口及製造業的德國經濟。

《華爾街日報》報道,隨着能源進口成本飆升,德國長期以來保持的貿易順差在5月份轉為逆差,這也是1991年(即東西德統一後不久)以來,德國單月進口首次超過出口,5月的對外貿易逆差為10億歐元。

事實上,德國5月的出口額比去年同期還是上升了11.7%,但進口額同比卻大增了27.8%。跟其他歐洲國家一樣,基於俄烏戰事的影響,德國在能源、食品進口上的帳單都上漲不少。 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周一表示,德國正面臨「歷史性轉變」,「危機不會在數月內結束」。

自俄烏衝突導致西方與俄關係惡化以來,俄羅斯已經將通過北溪管道運輸的天然氣削減了60%,俄羅斯能源巨頭Gazprom更於下周一,把北溪一號完全關停為管道進行定期維修,雖說維修工程預計是10天,但之後俄羅斯會否趁機對德國「斷氣」難以預料,德方業界人士已擔心變成「一個更長時間的政治維修期」。上周,德國能源巨頭Uniper就因天然氣供應短缺,而與德國政府展開了救助談判。

俄羅斯能源巨企Gazprom於7月中旬開始關停北溪一以進行定期維修,德國擔心俄方趁機斷供天然氣。(Getty)

如果俄羅斯繼續削減天然氣供氣量,而德國還面臨天然氣配給威脅。德國聯邦副總理兼經濟與氣候保護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稱,德國需要為天然氣斷供做好準備。現時,德國消費者保護法禁止天然氣進口商將上漲的價格的一大部份轉嫁給最終消費者。《能源安全法》的修訂將包括引進一個特別的天然氣價格稅,讓所有私人及公司客戶通過這個稅支付更多,藉以拯救財困的能源公司Uniper。

德國《星期日圖片報》3日報道,德國經濟研究所(IW)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8,100萬德國人中有超過2000萬公民受到能源匱乏的威脅,也即是「德國四分之一人陷入能源貧困」。這意味著,德國約25% 的人將家庭淨收入的10% 以上用於(天然氣、電力和石油),一般就是指取暖、熱水、烹飪和電力,汽車燃料的支出不包括在計算中。去年這一比例為14.5%。

從能源價格漲幅來看,德國電費比上一年高出33%,天然氣價格亦上漲了四倍,這使越來越多的德國家庭面臨財務壓力。事實上,7月初開始薩克森州有房東因此大規模向租戶限制熱水供應時段,預期這類限制供電、熱水供應等情況會持續及蔓延,家用太陽能板也因此成為德國節省電費的「搶手貨品」。

在能源短缺的情況下,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BASF)亦不得不減產。(Getty)

玻璃、化工、鋼鐵業面臨停產危機

除了民用的供電、能源帳單,此問題對德國工業的打擊更大。依賴天然氣來滿足生產和發電需求的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BASF)表示,公司在這種情況下可能不得不減產。

巴斯夫集團旗下擁有多達約200家工廠,在俄烏戰爭爆發前,巴斯夫從俄羅斯輸入多達四成的天然氣需求,而如果巴斯夫關停部分化工廠,將會導致德國的玻璃、鋼鐵、陶瓷、食品及紡織行業都將會全面受災。

德國工會聯合會(DGB)主席Yasmin Fahimi表示,由於天然氣供應瓶頸,鋁、玻璃、化學工業在內的整個工業行業都處於永久性崩潰的危險之中,這樣的崩潰將對德國的整個經濟和就業產生巨大影響。作為德國支柱產業的汽車業固然首當其衝,本來過去兩年疫情導致供應鏈斷裂,已導致汽車產品成本上升,延誤出貨導致供不應求,現加上能源短缺問題勢必進一步推高德國汽車價格。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亦表示,俄羅斯天然氣供給放緩正在給歐洲經濟造成重大衝擊,這可能會將創紀錄的通脹水平繼續推高,並將德國推入「迫在眉睫」的衰退之中。對此,經濟部長哈貝克已經警告,天然氣市場上演的動蕩局面或將向外蔓延,其潛在風險可與2008年的雷曼危機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