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史】七國咁亂︰巴爾幹半島打吡雜談

撰文:來稿文章
出版:更新:

作者:余津銘
兩年前,塞爾維亞和阿爾巴尼亞球員因球場上空的一面旗幟而大打出手;數天後(28/3),阿爾巴尼亞將於主場迎戰波黑,那又會是怎樣的一場賽事呢?這三個東歐國家的糾葛到底若何?

(網絡圖片)

在2014年塞爾維亞主場對阿爾巴尼亞的歐國杯外圍賽中,一架掛有「大阿爾巴尼亞主義」徽號旗幟的無人機出現在球場上空,當塞爾維亞球員將旗幟奪下來後,隨即引起一場旗幟爭奪戰,塞爾維亞主場球迷更跑進場毆打阿爾巴尼亞球員(武器包括膠凳),最終賽事腰斬,塞爾維亞被判罰0-3落敗,而塞阿兩國之間亦發生了外交小風波。這場巴爾幹半島打吡戰,相信不少香港球迷記憶猶新。事過境遷,阿爾巴尼亞將於三月底與另一前南斯拉夫國家——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簡稱波黑——進行國際友誼賽。有人問,塞阿兩隊為何會打起上來?波阿對陣會否又爆發衝突?就此,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這些國家的關係。

塞爾維亞對阿爾巴尼亞時,球場上空出現一面象徵「大阿爾巴尼亞主義」的旗幟。(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塞爾維亞對阿爾巴尼亞,球員、球迷、球場職員、防暴警察混戰(影片來源︰RT Sport)

上世紀90年代初,族群衝突嚴重的南斯拉夫解體,其領土分裂成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黑山、馬其頓、塞爾維亞,以及不被塞爾維亞承認的科索沃。至於阿爾巴尼亞,則位於黑山的南方,並非前南斯拉夫國家。

前南斯拉夫國家地圖(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為甚麼塞爾維亞不願意承認科索沃獨立呢?因為依照「大塞爾維亞主義」的構想,科索沃自古以來就是塞爾維亞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科索沃有超過八成人口都是信奉伊斯蘭教、說阿爾巴尼亞語的阿爾巴尼亞族人,因此阿爾巴尼亞十分支持同聲同氣的科索沃獨立。塞阿兩國對科索沃獨立的立場迥異,加上「大阿爾巴尼亞主義」的想像領土範圍涵括科索沃及部分塞爾維亞國土,對塞族人而言是一種挑釁,這些都是球賽衝突的背景。

大阿爾巴尼亞主義構想領土(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另一方面,雖然波黑亦在「大塞爾維亞主義」構想的領土之內,但上世紀90年代初的波斯尼亞獨立戰爭已表明波族人對該構想毫無興趣,而戰爭期間發生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Srebrenica massacre)」(塞族軍隊屠殺波斯尼亞人),更成波塞兩族人之間的一道不滅傷痕。另一方面,波黑在1992年宣布獨立,阿爾巴尼亞正是第一批承認該國獨立的國家之一。由此可見,波、阿兩國並無深仇大恨,反而有塞爾維亞這個共同敵人。我們簡單了解過巴爾幹半島國家的近代史後,便可知「歐洲彈藥庫」其實並非只有仇恨,兩支球隊對賽,未必便會打架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