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提密斯征月│四度試射終成功 美國誓向月球再進發

撰文:毛詠琪
出版:更新:

「我們將重返月球,去學習生活、工作、生存。」美國太空總署(NASA)署長Bill Nelson在本月較早時的記者會上,介紹「阿提密斯一號」(Artemis I,又譯阿爾忒彌斯,阿提米絲,月亮女神)重返月亮的計劃,此次為期一個多月圍繞月亮飛行的任務,主要是為2025年NASA再派員登陸「預演」,長遠計劃在月球南極建立大本營。

阿提密斯一號計劃的火箭原定於8月29日於佛羅里達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展開維期42日任務,但上次因火箭其中一個引擎出現問題延期,於9月3日再發射,但因燃料洩漏又再延遲;9月底的第三次試射也因遇上颶風伊恩(Ian)而取消。最終在11月16日,阿提密斯一號的火箭從佛州順利升空,展開25.5日的圍繞月亮飛行任務。

阿提密斯1號的火箭於11月16日終在佛羅里達州成功升空。(AP)

其搭載的獵戶座太空船(Orion)將不會載人,整個任務屬於測試性質。對上一次人類登月便要數近50年前的「阿波羅17號」任務,該次亦是人類在月亮逗留最久的一次:12.5天。

阿提密斯計劃以「月亮女神」Artemis命名,也是NASA自1972年以來再次計劃送人類上月球,野心也比以往的阿波羅計劃遠大,包括希望把人類帶到從未涉足、環境更惡劣的月球南極,亦為上火星的終極目標作測試。「你如何讓人類在那些惡劣的條件下生存?我們將學習如何利用月球上的資源,以便能夠在未來建造東西——而不是一百萬英里的四分之一遠,不是三天的路程——而是數百萬英里的路程,如果不是長達數年的話,一個月甚至幾個月。」Bill Nelson說。

因此,阿提密斯計劃就是讓太空人進行長期深空任務,以為登陸火星進行所有範疇的測試及預演,包括測試裝備。

人類再登月 還看2025

到了2024年的阿提密斯2號計劃,將沿用近似阿提密斯1號的路徑,這次連人任務(預計搭載4名太空人)繞月飛行的距離比以往任何一次阿波羅任務都要遠,但將是會人類進入太陽系飛行到最遠的一次。

到2025年底的阿提密斯3號,預計一男一女的太空人將會登陸月球南極,那裏的永久陰影區或蘊藏着冰及其他資源,一方面供太空人生存使用,另一方面月球的岩石、冰都會成為研究對象。

在阿提密斯3號以後,NASA計劃每年一次把太空人送上月球,隨着大本營(Artemis Base Camp)設立,希望讓太空員在月球表面停留長達兩個月,而最多可容納4名太空人。獵戶座不像阿波羅飛船那樣配備NASA自主研發的月球著陸器,NASA是聘請了馬斯克的SpaceX 為阿提密斯之後首次登月提供飛船。另外兩間私人企業將會負責製造專門用作月球漫步的太空裝。

阿提密斯的目標是探索人類在太空生活的可能。來自不同國家的太空人在國際太空站上生活及工作,至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一般是逗留6個月至一年時間,了解太空的微重力環境如何影響人體。但人類從未在別的星體上逗留生活,所面對的極端天氣、環境改變、危險也是未明,火星距離地球至少是跟月球的200倍,因此在月球上生活可謂是踏足更遠的火星的必經一步。

在發射場外等候阿提密斯火箭升空的民眾這次終於見證到歷史一刻。(AP)

念念不忘的登月雄心

50年過去,阿波羅計劃仍是NASA最偉大的成就,以1960年代的科技,NASA僅以8年時間成功把謝波德(Alan Bartlett Shepard)送上太空,並把岩士唐(Neil Armstrong )和艾德林(Buzz Aldrin)送上月球。在1969至1972年間,12名阿波羅太空人曾在月球上漫步,每次在月球逗留不超過3天。相比之下,阿提密斯計劃已謀劃逾10年,更屢度「出閘脫腳」。

另一方面,當年阿波羅計劃象徵美國在太空競賽中擊敗了蘇聯,也給投資現代太空商業的富商們(像貝索斯、馬斯克、布蘭森)的重大啟迪,也激發了千千萬萬的工程師與科學家,然而,當時美國沒有在月球建立起可持續的探索及探訪。馬斯克亦曾表示,對過去數十年這種緩慢的進展感氣餒。因此,這次阿提密斯計劃終於展開可謂萬眾期待。

NASA技術、政策和戰略副署長Bhavya Lal說:「隨著阿提密斯1號發射,NASA 正處於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準備開始一代人以來最重要的一系列科學和人類探索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