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厄爾尼諾或來襲:破紀錄高溫、逾26萬億經濟損失?

撰文:藺思含 羅保熙
出版:更新: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昨日(8日)宣佈,新一輪厄爾尼諾現象 (El Niño)已經發生,全球部分地區將在今年下半年迎來暴雨、乾旱等極端天氣。氣候學家警告,此輪厄爾尼諾可能格外強烈,明年或將刷新2016年強厄爾尼諾所引起的全球高溫記錄,甚至可能打破關鍵的1.5℃氣候目標。然而,各地需要警惕的將不僅是數月至一年的極端天氣,還有未來數年全球可能面臨數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厄爾尼諾現象每隔2至7年就會發生,它是一種由東太平洋海面的異常升溫所引起的天氣現象,隨着海表大氣被海水「烤熱」、引發熱力循環異常,地球大氣的正常循環也受到干擾,而在各地形成極端天氣;惟科學界對其真正的產生原因至今仍沒有定論。最近一次發生相關現象是2018年至2019年期間,其後出現至今的冷卻期則被稱為拉尼娜(La Nina)現象。

受相關現象的影響,中美洲和南美洲的部份地區將經歷強降雨、發生洪澇災害;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等東南亞國家,還有澳洲,則容易出現極端高溫、乾旱和森林大火。

「這一現象現正加速進行,我們幾個月來的預測都已有跡象表明,就強度而言,它看起來真的會在今年年底達到頂峰。」英國氣象局長期預測負責人Adam Scaife表示:「明年全球氣溫創下新紀錄絕對是有可能的,這取決於厄爾尼諾現象的嚴重程度。」雖然,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可能會滯後幾個月,但全世界均將會感受得到。

研究人員認為,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可能格外強烈。隨着海水持續升溫,厄爾尼諾很可能在今年底前達到中等強度,峰值達到強厄爾尼諾的可能性過半,海水升溫幅度超過2度、形成「超級厄爾尼諾」的概率則為四分之一。

1997年至1998年間,強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5萬億美元,約有23,000人死於風暴和洪水。2015至2016年的厄爾尼諾則在印尼引發森林大火,波及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研究指該次天災可能造成逾10萬人死於煙霾之下。此外,澳洲大堡礁當時有近三分一的珊瑚死亡。

厄爾尼諾現象還會帶來其他問題。在條件有利於傳播疾病的昆蟲和其他害蟲的地區,傳染病可能變得更加流行。例如在美國,加州由蚊子傳播的西尼羅河病毒(West Nile Virus)的病例有所增加,而新墨西哥州、科羅拉多州、猶他州等地也出現了主要由嚙齒動物傳播的漢他病毒肺部綜合症的爆發;而在美國西部和西南部各州,人類的鼠疫病例甚至有所增加。

氣象學家還預計,按目前的情況預計到本世紀末將導致全球變暖攝氏2.7度,使世界各地20億人暴露在危險的高溫之下。英國艾希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全球系統研究所所長Tim Lenton表示,將升溫限制在攝氏1.5度意味着生活在危險高溫下的人將減少五倍,並將有助於防止與氣候有關的移民和有害的健康後果,包括懷孕失敗和大腦功能受損等。

圖為2005年,澳洲Leigh Creek的一位牧民Gordon Litchfield站在他的牧場上,身旁是馬和牛的屍體旁,氣溫上升和厄爾尼諾天氣現象的共同影響下,澳洲遭遇嚴重的乾旱。(Getty Images)

未來五年全球經濟損失逾3萬億美元

撇開上述的影響,厄爾尼諾現象所帶來的農作物受破壞、魚群暴跌、水災、病病激增等,均會影響到當地以至全球經濟,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或低收入國家。有學者估計,假如1998年相關現象沒有發生,秘魯人民於2004年的收入將上升19%,增加1,246美元(約9,767港元)。同類的情況在厄瓜多爾、巴西和印尼等也相似。

事實上,上個月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指出,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可能在此後五年間使全球經濟損失高達3.4萬億美元(約26.7萬億港元)。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家Kaimar Mohaddes指出,這一數值幾乎相當於2007年至2008年金融海嘯的經濟損失。此前,許多相關的經濟損失評估,皆未有把災後數年的累計損失計算在內。

此外,由於氣候變化可能會增加未來厄爾尼諾現象的頻率和強度,研究人員預測到本世紀末,全球經濟損失可能達到84萬億美元(約658萬億港元)。

負責研究的其中一位共同作者、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助理教授Justin Mankin表示:「厄爾尼諾對經濟的衝擊不是馬上就能恢復過來的。」他以美國為例解釋,洪水、山體滑坡等災害可能破壞大多數不受保險保障的家庭和企業建築、基礎設施,又會造成能源供應和物流受阻、供應鏈中斷,糧食生產亦會受創。

另一位共同研究者Christopher Callahan則稱,天災會使得本來在科技創新上的投資減少,並增加在經濟復原、社區重建等工作上的投資,這將使得社會在極端天氣中錯失一些發展的機會。

研究人員分析,過去60年間最嚴重的兩次厄爾尼諾事件(1982-83年和1997-98年)發生後,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在半年後比本來應有的水平低3%。根據他們的計算,如果今天發生類似規模的氣候事件,它可能會使美國經濟損失6,990億美元(約5.5萬億港元)。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認為秘魯、厄瓜多爾和印尼等最受影響的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跌幅更大,達到10%。

圖為2015年9月21日,在印尼南蘇拉威西省(South Sulawesi),Ramang-Ramang村子的土地被燒毀。(Getty Images)

未來尚有彎轉?

目前,容易受厄爾尼諾影響的許多國家已經開始提前做好準備,舉例菲律賓政府上月召集特別工作組應對,印尼政府則表示將向各地區派出特別小組來緩解乾旱給農業活動帶來的威脅,還有馬來西亞、越南亦發出厄爾尼諾警報。

另一方面,上述的預測也並非沒有迴轉的空間,畢竟它很大程度視乎各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水平。Callahan承認說,厄爾尼諾影響的預測模型「在很多方面仍有缺陷,全球變暖是否真的會以科學界現在爭辯的方式加劇相關現象仍有待觀察。」

無論預測的可信性有多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是,隨着碳排放的持續增加,未來厄爾尼諾現象可能會使全球氣溫越來越頻繁地超越1.5度的門檻。Tim Lenton表示:「每0.1度真的很重要,假如我們可以避免每0.1度的變暖,就可以使1.4億人免受於暴露在前所未有的高溫和其可能帶來的其他傷害。」 他認為這無疑是個巨大的激勵,故世界各國應更努力實現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