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打出重磅政策組合拳 力助內地樓市脫困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北京官方打出重磅政策組合拳,透過全面鬆綁住房貸款政策、派出「國家隊」收購存量住房等措施,為持續低迷的內地樓市注入活力。

央行17日中午連發三則通知,宣布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取消個人房貸利率政策下限,實現房貸利率市場化;購買首套房首付比例下限從20%降至歷來最低的15%,第二套房首付比例下限從30%降至25%。

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同日上午召開的全國切實做好保交房工作視訊會議上要求,地方政府應從實際出發,酌情以收回、收購等方式妥善處置已出讓的閒置存量住宅用地,以幫助資金困難房企解困。商品房庫存較多城市,政府可以需定購,酌情以合理價格收購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這是官方高層首次表態鼓勵地方政府向房企買房買地,也證實了本周來關於地方政府將收購存量住房的傳聞。

央行副行長陶玲在當天下午的政策吹風會上宣布,央行將設立3000億元(人民幣,下同)保障性住房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支持地方國有企業收購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預計帶動銀行貸款5000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5月17日宣布,將設立規模達人民幣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預計將帶動銀行貸款5000億元。(視覺中國)

4月新房和二手房 價格跌幅10年來最大

儘管中國各地4月來接連出台樓市寬鬆政策,但仍未遏制房地產跌勢。

國家統計局1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首四個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降幅進一步擴大至9.8%,新建商品房銷售額同比下降28.3%。截至4月底的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增長15.7%,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長24.5%。

外媒《彭博社》根據官方數據計算,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售價4月環比下跌0.6%,二手住宅售價環比滑落0.9%,均錄得10年來最大跌幅。

陷入困境的房地產業已成為中國經濟的最大拖累,一再惡化的樓市數據被視為當局出台空前寬鬆政策的重要導因。4月30日的中共政治局會議提出,要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

北京市住建委4月30日宣布鬆綁住房限購。(資料圖片)

何立峰:深刻認識房地產工作的政治性

何立峰在17日的保交房會議上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政治局會議部署,深刻認識房地產工作的人民性、政治性,「房地產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政策面利好消息帶動陸港房地產股延續上漲勢頭,大盤股指也隨之攀升。A股房地產板塊17日漲幅超過7%,20多檔地產股漲停,提振上證綜指午後大幅拉昇,全天上揚1.01%。香港恆生指數收漲0.91%,再度錄得年內新高。恆生內地地產指數本周累計漲幅逾14%。

國金證券分析師杜昊旻在報告中指出,隨著政治局會議定調房地產去庫存,以及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的後續配套政策落地,市場預期或將從「基本面持續下行」轉向,地產股價和估值有望見底。

新加坡華僑銀行亞洲地區研究與策略主管謝棟銘向《聯合早報》分析,央行宣布的保障性住房再貸款規模小於市場預期,預計難以在短期內消化存量住房;但相關政策能起到為市場託底,打破惡性循環的作用。

17日出爐的經濟數據顯示,除了房地產相關指數持續下探,投資和消費增長也出現放緩跡象。

謝棟銘認為,同天發行的超長期特別國債有助於解決投資下滑問題,加上對症下藥的房地產組合拳,為今年經濟增速達標提供更有力支撐。「不過,下一步還要看民間購房需求能否被激活,以及消費信心是否恢復。」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