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人幣首批試點 香港能否爭飲「頭啖湯」?

撰文:古美儀
出版:更新:

疫情下今年各國轉用電子支付工具需求倍增,歐洲日本央行紛紛追上數碼貨幣(CBDC)研究浪潮。今年內地數碼人民幣(Digital Renminbi)領域有明顯進展,上月在深圳首次正式進行公眾測試,用抽獎形式向 5 萬位市民發數碼人幣「紅包」,繼而馬不停蹄將在蘇州「雙十二」試行。

投行高盛日前預期,未來十年,中國計劃推出的數碼人民幣年度消費支付額將達1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將佔年度交易支付總額的15%。面對潛在的龐大用量,香港作為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市場,應該擔當什麼角色呢?

潛在市場:高盛料數碼人幣支付額將達19萬億

投行高盛日前預期,數碼人民幣每年可節省成本1,620億元,而消費支付,即用戶通過數碼支付平台進行購買的交易,將是銀行和金融科技巨頭競爭最激烈的領域。高盛又稱,數碼人民幣的採用,可能會減慢銀行業的支付市場受到金融科技公司不斷蠶食的局面,甚至有望長期內扭轉市場份額損失的趨勢。其中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可能是新數字支付生態系統的受益者之一。

陳婉真認為,目前二維碼的支付模式已融入港人的生活模式,接下來將發展成「超級生活平台」。(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首要功能:取代現金

所謂數碼人民幣是由央行發行的法定貨幣,人民銀行數位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強調,數碼人民幣並不是一種新的貨幣,事實上它就是一種數位形式的法定貨幣。

對於數碼人民幣的具體功能,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指出,中國目前的數字貨幣電子技術是用於電子支付,主要目的是取代現金,對經濟影響有限,因為「無人無緣無故會持有大量現金」。他又指,現時人行最注重數碼人幣技術上的穩定,這是一個技術問題而非經濟或金融問題

9月上旬,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副司長穆長春更出任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進一步激起外界對數字人民幣的想像。(視覺中國)

未來發展:首批試點之爭?

人行將在「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長三角,以及中西部具備條件的試點地區開展數碼人民幣試點,先由深圳、成都、蘇州、河北雄安新區、未來冬奧場景等地相關部門協助推進。部分市場人士對於香港未有率先參與感到焦急。

另外,剛於本周內地舉辦的中新金融峰會上,人行前行長周小川發言講及國與國之間數字貨幣貿易以及電子支付的發展,當中提到新加坡,並指出「中國新加坡兩國之間在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之間的合作,首先應該聚焦於零售支付系統。」新加坡金管局回應提到將在數字化貿易融資、綠色金融等方面加大對中新金融合作的支持。

對於未來倘若數碼人民幣「走出去」,開始在境外嘗試使用,新加坡能否成為首批試點國家?香港又應擔任什麼角色?值得市場人士提早思索,作出部署。

首先,周小川發言表明數碼人民幣聚焦於零售支付系統,其實是重申監管機構的立場,現階段數碼人民幣是希望取代現金,因此理所當然的做法是在零售市場上率先嘗試使用,而零售市場的電子貨幣最大平台,自然是電商市場。若比較香港與新加坡的電商市場,會發現新加坡的發展規模及步伐遠較香港快速,當中包括當地政府的推動因素,以及兩地的零售業生態不同。

曾任中國央行行長的周小川卸任後並沒有馬上淡出公眾視野,公開發言或多或少代表了官方的聲音。(VCG)

電商發展港不及獅城

先看市場數據,根據電商分析機構iPrice Group研究顯示,新加坡的電子商務平台活躍度遠超本港市場。在新加坡市場,今年第三季,排名第一位的是Shopee(蝦皮購物),每月用戶閱覽量達到1,110.9萬;第二位及第三位的是Lazada及Qoo10,每月用戶閱覽量達到774.1萬及601.6萬。對比之下,人口高於新加坡的香港,在電商發展上明顯落後於人,本港排名第一的是HKTVMALL,其每月用戶閱覽量為499萬,不及新加坡冠軍的一半。

不同研究公司得出的數據當然可能存在差異,不過整體而言,新加坡的零售電商市場發展較香港蓬勃,是一個難以否認的現象,因為香港的日用品零售長年在兩大超商壟斷下,令其他市場競爭者在獲得貨源方面及承租鋪位方面遇到明顯的障礙,不利行業發展。

同時,本港的零售業財團,對於電商的發展亦未見積極,充其量是開一個平台網站,將所有商品目錄由線下轉貼至線上就完成,而未有注重提升「用戶體驗」,亦欠缺將促銷活動演變為盛事的經驗,如內地「雙十一」購物節或是外國感恩節後的「網購星期一」(Cyber Monday)等,透過如同嘉年華式的大型消費活動,鼓勵用戶走到線上平台。

(蝦皮購物截圖)

正因為本港電商行業的營運規模不足,亦成為電子支付工具發展的阻礙。因為由行業發展角度看,電商行業的生意額巨大、用戶量夠多,才可以為電子支付平台創造使用場境,刺激市民使用電子支付,因此電商平台的發展與電子支付工具的發展可謂環環相扣。

騰訊阿里率先佈局東亞電商

回看同樣為彈丸之地的新加坡,其三大電商平台Lazada、Qoo10和Shopee中,有兩間是中資科網巨企騰訊及阿里巴巴有份投資的。騰訊是Shopee的母公司Sea的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39.7%。至於Lazada的大股東則是阿里巴巴。可見兩大內地互聯網巨頭,早在新加坡市場上做好戰略部署,拓展當地甚至是周邊東南亞國家的電商領導地位。

由於電商市場在新加坡的發展較香港平台更為進取,加上新加坡本身亦是離岸人民幣市場,因此憧憬未來新加坡有機會與中國人行在數碼人民幣領域率先合作,甚至是在電商市場上進一步拓展數碼人民幣的零售支付功能,亦是合理的推測。

跨境交易為港金融業優勢

反觀香港,未來在數碼貨幣上要扮演的角色,不是零售支付方面的功能,因為香港的線下電子支付市場確實仍欠缺規模優勢;反而應當是發揮跨境交易支付的功能。現時香港金管局的研究方向,正是發展具有跨境交易支付功能的數碼貨幣。

例如與泰國央行合作的「Inthanon-LionRock」央行數碼貨幣項目,已進入第二階段研究,金管局高級助理總裁劉應彬本月向媒體交代進度時指出,第二階段吸引更多參與者,其中包括19間銀行、3間顧問公司及5間其他企業,並商討增加貿易結算及外匯衍生工具交易兩個測試場景。

與泰國合作數字貨幣跨境轉帳

本月初,渣打銀行表示已經與金管局及泰國銀行合作,利用央行數字貨幣在香港和泰國銀行之間完成了實時點對點的電子轉帳和外匯交易。

2019年9月,陳德霖卸任金管局總裁一職。(資料圖片 / 張浩維攝)

由此可見本港作為金融中心,跨境轉帳支付是香港金融業的一大優勢,透過與泰國進一步擴大數字貨幣的跨境功能,吸取經驗,未來才有望晉身為推動數字人民幣發展結算的跨境貿易和服務貿易的平台。

數碼人民幣定是未來十年的一大貨幣政策方向,當數碼人幣首要任務——取代現金功能完成後,自然會向其他領域研究及探索,例如發行數碼人民幣債券,甚至是與區內其他「數碼貨幣」實驗接軌;減低跨境支付成本;跨國貿易結算等多項國際範疇,香港反而更有用武之地。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香港要戒除爭飲「頭啖湯」的思維,應認清自己的不足,同時拓展本身獨特優勢,才能充分把握貨幣新時代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