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申反壟斷 舉國體制搞科研成下一步重點

撰文:王新
出版:更新:

在多位地方省級大員12月14日至15日被發現現身北京後,中共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16日低調閉門召開。直到12月18日18時35分,新華社才宣布這次特別的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於當日閉幕。

2020 12月4日,中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在四川成都正式建成放電,標誌中國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新華社)

之所以要把中共的這場慣例會議稱為「特別」,是因為貫穿2020年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其出人意料且有無法逃避的強硬姿態,影響了全球經濟的發展並加速世界政治格局的改變。所以,在對中國外部環境的表述中,中南海已經將之由2019年的「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調整為「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艱鉅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

在對下一年經濟發展重點任務的部署中,除了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前放風的「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中共總書記在近期多次國際氣候和環境相關會議上承諾的「減少碳排放」也被列入議程。

不過,最引發關注的是,中共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列為2021年經濟發展重點任務的第一條,且稱「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發揮好重要院所高校國家隊作用,推動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

2021年經濟發展要點:一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二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四是全面推進改革開放。五是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六是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七是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八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中共1949年建政之後,「舉國體制」曾助推中國科技快速發展,取得「兩彈一星」等重大成就。不過因為「舉國體制」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運行機制高度依賴政府的行政職能,在資金保障上主要依賴政府撥款以維護其功能,由此帶來的資源壟斷和資金腐敗曾引起中國社會對「舉國體制」的廣泛批評和反思。

在中美貿易戰和科技戰發生之後,「舉國體制」再次進入中共高層的議事會議現場和官方文件中。2019年10月的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

2019年年末爆發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在疫情防控後期的經濟恢復中,顯然依靠充分發揮了「大政府」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取得了西方社會無法達到的效果,尤其是在前期的醫療資源支援調配,和後期的疫苗研發中。為此,在危急關口和重大戰略面前,如何通過新型「舉國體制」發揮制度優勢也成了中共高層思考的重點。

疫情爆發後,習近平在多個場合提及新型「舉國體制」。3月2日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習近平強調要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4月在陝西視察時,習近平公開講話稱「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產業鏈」,被評價為不僅對疫情衝擊下企業復工復產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也為新型舉國體制發力的重點指明瞭方向。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時,習近平再次指出: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攻關。

在這樣的鋪墊下,類似的表述出現在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國「十四五」規劃方案文件中:「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

整個2020年,中國在登月工程(嫦娥五號),太空生命探測(天問一號),衛星導航(北斗系統),載人深潛(奮鬥者號),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OceanBase分布式關係數據庫,「人造太陽」(熱核聚變實驗堆)和晶片領域的已經各有亮眼成果或者相關部署出台。如今當中共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與「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表述放在一起,中國或很快迎來自己的科技成果爆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