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0|兩岸關係空前緊張「武統」呼聲高漲 危機中仍有希望?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2020年是近年兩岸關係空前緊張的一年,可能比1996年發生台海危機時更危急。一方面大陸軍機軍艦頻繁繞台,演習不斷,「武統」呼聲日益高漲;另一方面,台灣蔡英文政府緊跟「特朗普路線」,在各個議題上大力推進「抗中路線」,美國高官接連訪台,美台關係達到歷史新高。兩岸關係在這一年是否一去不回頭呢?
本文為「2020年中國大事回顧與展望」系列報道第六篇。

民進黨政府原本在2018年的「九合一」地方選舉中大敗,但其後藉著主打「亡國感」並借香港反修例風波翻生,不僅總統蔡英文在年初的大選成功連任,民進黨亦繼續取得立法院過半議席。勝選後,民進黨政府緊跟「特朗普路線」抗中,加緊在各個議題上與大陸對抗,兩岸的官方互動幾乎冰封。

由於兩岸關係交惡,疫情爆發後,滯留武漢台人乘包機返台一事拖延多時才成行。(中央社)

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成為了兩岸外交的戰場,蔡英文在疫情初期就暗指大陸在疫情上不夠公開透明,未向台灣分享正確的疫情資訊。台灣更對大陸發布口罩禁售令,引發大陸輿情的反彈。再者台灣在美國支持下,欲借疫情之機參與世衛大會,大陸自然嚴辭拒絕,定調台灣想要參與世衛是想要「以疫謀獨」。兩岸官方交惡也殃及民間,不僅武漢台商包機阻力重重,滯陸的陸配子女「小明」難以返台與家人團聚,連台灣大專院校陸生返台就讀一事也延遲多時。至今台灣官方仍頻繁以大陸極為反感的名字「武漢肺炎」來稱呼新冠肺炎。

美國高官今年接連訪台(點圖放大):

+2

台美外交挑動大陸敏感神經

兩岸關係發展與中美關係密切相關。中美關係近年交惡,特朗普政府在不同層次上試圖遏制大陸的崛起,加上今年是美國大選年,美方自然也盡打「台灣牌」來遏制大陸。而民進黨政府出於「抗中」的自身定位,與特朗普政府一拍即合,也一再以推動台美關係為外交重點,導致原本冰封的兩岸關係迅速惡化。

今年8月起,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國務次卿克拉奇(Keith Krach)、海軍印太情報總指揮官斯圖德曼(Michael William Studeman)陸續訪台,台美間的交流涵蓋敏感的國防安全。值得注意的是,克拉奇是自1979年美台斷交以來,美國訪台層級最高的國務院官員。在美台軍售方面,截至12月上旬,特朗普政府今年已6次對台軍售。路透社的統計指,今年以來美對台軍售金額高達51億美元。美國高官接連訪台,加上頻繁的軍售,在在顯示美台關係達到歷史新高。

台美推動外交關係挑動了大陸最敏感的神經,中方視為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助長台獨分裂勢力。由於台灣完全配合美國制衡大陸的戰略,導致兩岸關係失衡,大陸因此祭出一系列強硬措施應對。在2019年初,在紀念《吿台灣同胞書》發表四十周年講話中,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兩制台灣方案」,達成方案的設想路徑仍是「和平協商」。去到2020年,「兩岸對話」不見有任何實質作為,大陸「和統論」聲量縮小,取而代之的是「武統論」。

解放軍陸軍兩棲部隊在東部海域展開渡海登陸演練,示警味濃(點圖放大):

+16

軍機軍艦繞台「常態化」:武統會到來嗎?

武統台灣的話題不只停留在大陸互聯網輿情上,前官員例如國台辦前副主任王在希也在公開演講中表示要「以戰迫和」,而以激進立場聞名的官媒《環球時報》在12月舉辦的年會中,大陸學者一面倒表示應採取「以武促合」手段逼迫台灣上談判桌,可見武統聲浪如今已大過和統不少。

今年以來,大陸官方在關於統一國家的措辭上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在今年5月大陸兩會開幕式上,全國政協主席汪洋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兩人報吿中的兩岸部分,都未如過去提到「九二共識」,且講到統一也沒有提「和平」二字,雖在經全國人大表決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最終加上這些字眼,但已引起外界揣測大陸對台方針已經改變。而在10月底召開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上,對台表述也發生變化:推進統一不見「和平」。有評論指,在推進國家統一層面,北京已經對「和平」不再寄予太多希望。

美國務次卿克拉奇訪台之際,解放軍18架戰機從台灣西南、西部、西北和北部四個方向逼近台灣,部分軍機甚至逾越海峽中線。圖為台軍公布拍攝到的解放軍轟6轟炸機的照片。(台灣國防部)

大陸官方雖然在措辭上相對隱晦,但在實際行動方面卻在在顯示其以武力威攝台灣的意圖。解放軍軍機及軍艦於今年多次繞台,對於台灣民眾來說已不再是「新聞」。據路透社於12月上旬統計,自今年9月中,解放軍軍機繞台超過100次,其中涉及的軍機還包括各種戰鬥機和轟炸機。解放軍更接連在渤海、黃海、台海與南海進行軍演,形成「演習常態化」。而美國方面為了表示對台灣的支持,美軍軍艦也多次高調在台海航行,截至12月中旬,美艦今年共有12次通過台海。

比較1996年的台海危機,當時台灣在軍事技術上還有某些相對優勢,大陸尚缺乏任意渡海作戰的能力。中美之間的實力差距讓美國有充分的自信,派兩艘航空母艦就足以對解放軍形成有效威懾。不過在2020年,中美兩國在區域內的軍事力量已處於伯仲之間,解放軍甚至具有相對優勢,而兩岸實力對比已經完全失衡。劍拔弩張的台海情勢無時無刻不在提醒着台灣人,他們正面對被武統的風險。

美國海軍第七艦隊軍艦12月19日通過台灣海峽(點圖放大):

打擊「台獨分裂勢力的囂張氣焰」:台獨頑固分子名單

除了軍事行動外,大陸還開啟「台諜」資訊戰,在台灣雙十節後即藉央視節目公開針對台灣情報機關的反間諜行動「迅雷-2020」,披露多宗「台諜案」,聲稱要「打擊台獨分裂勢力的囂張氣焰」,結果是「破獲涉嫌資助『港獨』、刺探情報、挑撥中國與其他國家外交關係等行為的數百起間諜竊密案件」。台灣方面也不甘示弱,在同月(10月)表示偵破一宗「共諜」案,台國防部軍事情報局3名高級退役人員被捕。原本兩岸官方關係已經冰封,現在連民間交流的前景也蒙上陰影:民眾亦須當心自己被捲入間諜行動之中。

此外,大陸國台辦更正式公開承認正在制定「台獨頑固分子名單」。這份「台獨黑名單」不光囊括台獨分子,還包括背後金主,顯然十分具有針對性,反映大陸將針對台獨的打擊面進行了擴展。台灣方面,「親中」藍營媒體的代表中天新聞台續牌失敗,引發軒然大波,也顯示民進黨政府在台灣打擊親中勢力的力道加大。

央視節目公開多宗「台諜案」(點圖放大):

步入2021:轉機會出現嗎?

2020年是近年兩岸關係空前緊張的一年,從兩岸的發展來看,似乎彼此都沒有轉圜的願望與動機,但如果細看內涵,則不論是蔡英文表示「尋求建設性的兩岸對話」,或者大陸高舉「九二共識」,皆仍預留了轉圜餘地。

實際上,在兩岸問題上,大陸方面的立場和底線始終明確:堅持「九二共識」。相較而言,近年來美台方面的政策卻是變化劇烈。眼下,隨著美國即將迎來政府更迭,即將上台的拜登未來的施政重心未必放在對華關係上,將不會如特朗普般樂見台海局勢持續轉壞。而蔡英文此前又顯然受到特朗普政策的影響而大力推進抗中路線,就此而言,一旦拜登對台灣的支持不如特朗普般強韌,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也可能會隨之改變。

不過,蔡英文究竟會如何選擇,現在仍是未知數。自去年香港反修例運動以來,蔡英文及民進黨政府藉由「反中」,獲得不少政治利益,若任由慣性前進,堅持「抗中」定位,無視美國對華政策的轉變,那麼兩岸關係自然也難以真正改善。局勢惡化,政治人物或許確實仍可爭得利益,但最終苦果,卻是由所有民眾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