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被指「閉關鎖猴」影響疫苗研發 內地實驗猴產業實況如何?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當地時間周二(23日),美國《紐約時報》(The Times)發表題為《新冠疫苗研發背後的中美「戰略猴子儲備」競賽》的文章,文章中聲稱因中國最近「頒布法案限制實驗猴出口」,阻礙美國研製疫苗的進度。
據內媒報道,中國已於2020年1月頒布《關於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的公告》,要求「各地飼養野生動物場所實施隔離,嚴禁野生動物對外擴散和轉運販賣」。時間上並不是《紐約時報》所說的「最近」,而且外交部也聲明《公告》不針對特定物種或國家。

據了解,因為猴子DNA以及生物特性都與人類相似,對於疫情有高度的易感性,意味可以用鼻拭子進行測試並進行肺部掃描,所以猴子成為研發新冠疫苗的理想樣本。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仍然嚴峻,中國、美國、英國等都在加緊生產疫苗,而實驗猴子則隨之成了一種緊缺資源。

《紐約時報》分別於周二(23日)以及周三(24日),發布英文與中文版的文章,稱世界需要猴子來開發新冠疫苗,中國是這種實驗動物的主要提供者,而中國最近頒布的野生動物禁售法案進一步加劇了,全球疫苗供應短缺的問題。但是,除了中國,柬埔寨、印度、毛里求斯也是主要實驗猴出口國。文章中亦提到,美國曾從印度進口實驗猴,但1978年在印媒爆料猴子在美國被用於軍事實驗後,印度停止了出口。2019年美國進口的33818只以食蟹獼猴為主的實驗猴中,60%以上來自中國。

據悉,中國作為世界上非人靈長類動物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在全世界現生存的200餘種非人靈長類動物中,中國分布有4科7屬23種共39亞種。作為生命科學實驗研究中使用最廣泛和用量最大的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獼猴,其亞種僅在中國就有6個之多,並廣泛分佈於20多個省區。

但是,據內媒報道,疫情來臨之後,中國也有「一猴難求」的情況。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工作人員表示,中國猴子繁殖飼養企業已有的大部分2歲左右的優質實驗猴,目前基本已被國外跨國公司採購輸入美國,或是提前預訂、或是高價收購,「從2019年下半年至今,實驗猴的價格從1.5萬元(人民幣,下同)一隻,飆升到6.2萬元一隻,而且出現『一猴難求』的局面。目前中國90%的實驗猴都控制在私人企業手中」。

而廣西作為中國重要的實驗猴出口地之一,近年來,亦由於國外貿易保護主義和歐美動物保護組織方面多種因素影響,廣西實驗猴出口受創。2016年,國際實驗猴需求回暖、出口運輸渠道打通,廣西出口實驗猴大幅增長,全年共出口11239隻,約佔全國出口量的60%以上。

根據國家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資源庫的資料顯示,有普通棉耳狨猴、普通獼猴、食蟹猴、短尾猴、豚尾猴、熊猴、滇金絲猴、樹鼩等種質資源。介紹指,普通棉耳狨猴廣泛應用於人類腦發育、畸胎學、內分泌學、行為學、免疫學、病毒學、病毒腫瘤學和生殖生物學等生命科學多學科研究領域;普通獼猴廣泛應用於傳染性疾病、營養代謝疾病、生殖生理學、神經生物學、行為學和環境衛生研究;食蟹猴常被建立人類疾病動物模型,用於研究疾病及其並發症的發生髮展規律和藥物的療效檢驗與安全性評估。

(觀察者網/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