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搬運的中國|始於脫貧而續以鄉村振興 看中國特色交通扶貧

撰文:彭琤琳
出版:更新:

全國兩會今日(3月11日)閉幕,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此前,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出,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重大任務。在文件出爐後不久,國家鄉村振興局也掛牌開始運作。這也意味著「鄉村振興」已正式接棒「脫貧攻堅」。
中國有句俗語:「要想富,先修路。」回顧內地扶貧工程,交通運輸無疑是貧困地區脫貧的基礎性和先導性條件。而支撐脫貧工程穩定運行的八大支柱,排在首位亦是基建扶貧,當中又以交通扶貧為重點工作。

圖輯|由於貧困沒有能力修建橋樑,「溜索」曾是山區民眾出行的選擇(點圖放大):

+1
在一些貧困地區,改一條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群眾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

修好農村公路

從2003年開始,交通運輸部以「修好農村路,服務城鎮化,讓農民走上瀝青路和水泥路」為目標,逐步推進貧困地區交通發展。及至「十二五」(2011-2015年)時期,交通運輸部制定了《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建設扶貧規劃綱要》,支持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建設6.6萬公里國省道和36萬公里農村公路,極大改善了貧困地區交通條件。

2016年8月,交通運輸部發布《「十三五」交通扶貧規劃》,目標是到2020年,貧困地區國家高速公路主線基本貫通,具備條件的縣城通二級及以上公路,鄉鎮、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車,全面建成「外通內聯、通村暢鄉、班車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

修建農村公路在交通扶貧上取得的成就,可在2020年底發布的《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找到。2012年至2019年,中國新改建農村公路208.6萬公里,其中貧困地區約110萬公里。截至2020年9月,全國農村公路總里程已達420萬公里,佔公路總里程的83.8%。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車目標全面實現。「四好農村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連片成網,不僅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極大縮短往返城鄉的時空距離,也改變農村的生活條件和社會面貌。

在脫貧攻堅主戰場四川省,曾被大山、河流阻隔的「天際邊的牧場」、「雲端上的山寨」、「半山腰的村莊」道路通達後,山外的人可以進來,山裏的特產也能運出去。如扶貧工作隊指出,一方面,道路改善使得物流運輸更加便利、通達,進而極大地拓寬了各產業發展;另一方面,凡是基礎設施發展較好的地方,村民們的購車需求也得到更快的釋放。

相關圖輯|盤山公路是山區鄉村與外界連接的大動脈(點圖放大):

+1

鐵路扶貧遍地延伸

除公路外,鐵路扶貧的觸角也遍地延伸。2012年至今,已有109個縣結束了不通鐵路的歷史,198個縣跨入高鐵時代。鐵路路網的建設在改善出行條件的同時,還能帶動沿線經濟增長和相關產業結構升級,改變落後地區的生活,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標誌性工程青藏鐵路為例,東起青海西寧,南至西藏拉薩,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高原線路里程最長、沿線環境最為惡劣的鐵路。青藏鐵路自2006年7月1日全線正式通車,截至2018年,已累計運送旅客1.82億人次,運送貨物5.52億噸。西藏自治區GDP則由2005年約249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到2019年約1,698億元。

相關圖輯|青藏鐵路沿途風光美不勝收,卓越成就的背後艱險重重(點圖放大):

+13

道路通,百業興。青藏鐵路通車前,進出西藏物資和人員主要依靠公路和航空,運輸壓力巨大。青藏鐵路全線貫通後,長期制約西藏的運輸樽頸被打破,當地緊張單一的運力局面也得到緩解,運輸成本降低一半以上,令進出藏貨物量大幅提升。青稞啤酒、高原礦泉水、酸奶、民族手工藝品等西藏特色產品如通過青藏鐵路走下高原。與此同時,大量質優價廉的商品通過火車進入西藏,消費對西藏經濟發展的拉動力逐步增強。

西藏旅遊業也被青藏鐵路帶旺。鐵路沿線經過青海湖、昆侖山、可可西里、藏北草原等著名景區,是一條充滿神秘色彩的世界級旅遊風景線。鐵路通車運營後,入藏旅遊的人數呈逐年遞增趨勢。

2020年7月,一名遊客在西藏農牧民的指導下射擊響箭。(新華社)

位於拉薩西貨場附近的色瑪村,被看作靠鐵路改變貧困的最好例子。色瑪村原來是個靠天吃飯的農業村,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青藏鐵路通車運營後,色瑪村借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建立了西藏最大的鐵路貨物運輸場地,從「農業村」變成「物流村」,村民從務農變成經商。2015年,色瑪村全部脫貧。到2018年底,村民年人均收入超過1萬元。而像色瑪村一樣靠鐵路改變貧困的還有加絨村、加錯村、柳梧村等等。

推薦閱讀:從時速48公里到350公里 中國鐵路傲視全球的背後往事

相關圖輯|中國在建鐵路施工現場(點圖放大):

+3

高鐵:脫貧快車道

截至2020年8月,中國的鐵路總里程數已達14.14萬公里,擁有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鐵路網。其中高速鐵路3.6萬公里以上,也是全球最大規模的高速鐵路系統。高鐵建設和運營過程中,也成就了充滿中國特色的「高鐵扶貧」模式。

「蜀道」是古代由長安通往蜀地的道路,穿越秦巴山脈,道路崎嶇難行,以至於李白在詩作中發出「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感嘆。通往西南地區的高鐵線路陸續開通後,蜀道變通途,西南、西北貧困地區也藉助高鐵踏上「脫貧快車道」。

2017年底,起於陝西西安、終至四川成都的西成高鐵正式開通,西安至成都旅程時間由12小時縮短至3個多小時,成都到北京最快只需7小時47分。這條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穿越」的高鐵,連通了成渝、關中-天水經濟區,也連通了秦巴山區,令諸多貧困地區一步躍入高鐵時代。

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鐵列車駛過廣元嘉陵江邊的嘉陵江特大橋。(中新社)

蘭新高鐵的開通則使既有的鐵路貨運能力大幅提升,讓愈來愈多新疆果品、農副產品搭乘貨運專列駛向全國各地,令更多果農將受益。另外,「高鐵+旅遊+扶貧」的發展模式亦令人矚目。蘭新高鐵將甘肅、青海、新疆三地帶入朝發夕至的高鐵時代,串起西部沿線風景,為西北地區旅遊發展帶來新機會。

鄉村振興 交通先行

交通基建是實現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點所在。不難看出,鄉村振興也將繼續以交通先行。《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提到,「繼續把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農村,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也再次提及「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並要求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開展城鄉交通一體化示範創建工作等。

今年2月,交通運輸部印發的《農村公路中長期發展綱要》更強調,農村公路對鄉村振興的服務保障和先行引領作用更加充分,目標是到2035年,形成「規模結構合理、設施品質優良、治理規範有效、運輸服務優質」的農村公路交通運輸體系,「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同時運輸服務總體實現「人便於行」和「貨暢其流」。

被納入「十四五」規劃的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於2020年11月8日開工,這也是中國繼青藏鐵路後的第二條「入藏」戰略通道。(新華社)

鐵路方面,國家鐵路局去年12月透露,鐵路局已開展《「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研究編制工作,其中川藏鐵路被視為重大工程項目之一。而在去年8月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也特別強調,要在鞏固脫貧成果方面給予更多後續幫扶支持,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尤其是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交通設施。他還提到,要圍繞川藏鐵路建設等項目,推動建設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

據悉,預計2026年全線貫通的川藏鐵路,從四川盆地攀上「世界屋脊」,起於成都,經雅安、康定、林芝等地到達拉薩。全線通車後,成都至拉薩的鐵路運行時間將從目前的36小時縮短至12小時左右。川藏鐵路直接將西藏與四川盆地,成渝經濟區,乃至長江經濟帶直接相連,其經濟意義甚至高於青藏鐵路。

▼同場加映▼

被搬運的中國|交通變革下的「同城化」 穗港20分鐘通行不是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