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系列|壓縮時空連接城市 探尋中國鐵路144年發展之路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截至2020年8月,中國的鐵路總里程數已達14.14萬公里,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鐵路網。其中高鐵長逾3.6萬公里,為全球規模之首。四通八達的軌道串聯起各大中小城市與鄉鎮,火車和高鐵經已融入每個中國人的生活。
《香港01》推出「中國鐵路系列」專題報道,深入介紹中國鐵路的發展歷程、對當代中國人生活的影響和未來願景。

1876年7月3日,吳淞鐵路通車。(資料圖片)

第一篇:清代首條鐵路營運一年即被拆 修鐵道竟引爆辛亥革命?

中國自1876年就出現第一條真正營運的鐵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73年裏,共建成2萬多公里,但因戰爭期間受到破壞,僅剩1.1萬公里可用。鐵路發展史與民族的興衰浮沉有哪些千絲萬縷的聯繫?

20世紀初,中國多條鐵路相繼完工通車——1905年,京漢鐵路建成通車;1907年,京奉鐵路通車;1909年,京張鐵路通車;1911年,京浦鐵路竣工。而令慈禧和大清一眾官員始料未及的是,一連串鐵路的興建,卻成為推翻清政府的導火線。

+5

第二篇:從時速48公里到350公里 中國鐵路傲視全球的背後往事

近代中國鐵路發展載浮載沉,曾被清朝人民視作洪水猛獸,又受盡抗日和內戰期間的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發展經濟展開大規模鐵路工程,但也曾經歷文革干擾。改革開放前後,中國採取了哪些有力舉措,建設出舉世矚目的龐大鐵路網,並結合互聯網技術,為人們出行提供便利?

動車組停靠在武漢動車段的存車線上,準備進行檢修和保溫作業。(新華社)

第三篇:滇緬鐵路歷盡艱險功敗垂成 大臨鐵路如何續書當年傳奇

滇緬鐵路是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為加強西南交通建設,雲南省出動30萬民工,付出傷亡10萬人代價修建的一條鐵路,卻在全線告竣前功敗垂成。1942年,為了不讓日軍利用修好的路基侵入雲南腹地,國民政府主動炸毀已建成的滇緬鐵路西段路基和便道,數十萬人力耗時近4年之功、上億美元之財力,盡數付諸東流。

直到2015年12月6日,中緬國際大通道大理—臨滄鐵路正式開工。2021年,大臨鐵路將正式通車,它為何被視為滇緬鐵路新傳?

+2

第四篇:從青藏鐵路與高鐵網絡 看中國民眾出行變局

中國有句俗語:「要想富,先修路」。孫中山也說過,「國家之貧富,可以鐵道之多少定之。地方之苦樂,可以鐵道之遠近計之。」工業革命以來,鐵路的數量和質量,既是影響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又是其發展水平的一個典型縮影。中國是如何通過發展鐵路事業為國民經濟注入強勁動力?進入高鐵時代後,中國民眾的出行和生活方式又有哪些變化?

+6

第五篇:7萬公里高鐵網規劃雄心勃勃 現代化鐵路強國什麼樣?

展望中國鐵路未來發展,國鐵集團於2020年8月發布了《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提出到2035年,中國鐵路網將達到20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鐵約7萬公里。到2050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現代化鐵路強國。這意味中國高鐵運營里程將是目前運營里程的近兩倍,那麼新增的高鐵在哪裏?各地將如何打造高鐵出行圈?又會出現哪些新型載運工具?

+3

▼同場加映:01中國專題系列報道推薦▼

數字鴻溝系列|在智能時代「迷失」的老年人

「數字鴻溝系列」專題報道就老年數字鴻溝的現象及產生的原因、官方和民間如何想方設法讓老人搭上「數字列車」,以及疫情下城鄉教育差距擴大,內地網絡扶貧如何推進等問題深入分析。

+1

嫦娥五號奔月:「挖土」成壓軸大戲 中國探月工程處何階段

嫦娥五號奔月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戰略的「收官之作」,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地月往返的探索之旅會經歷哪些驚心動魄的時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