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百年十大爭議人物・劉少奇|將毛捧上神壇 千般調和難逃冤案

撰文:李長之
出版:更新:

劉少奇,毛澤東親自挑選的第一位接班人,毛澤東個人崇拜最大的幕後推手,一度出任國家主席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多次代替毛澤東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職務,但當劉少奇的經濟路線與毛澤東的階級鬥爭相悖時,儘管劉少奇千般調和也難逃避悲劇的命運,釀成共和國建政以來最大冤案。

劉少奇1898年出生於湖南寧鄉縣一個富農家庭,與曾任國民政府湖南省主席、江西省主席的魯滌平系表兄弟關係,後來劉少奇被湖南軍閥趙恆惕逮捕,就有賴於魯滌平説情才被釋放。1917年劉少奇中學肄業考入湖南陸軍講武堂第一期,算起來系彭德懷這位三期生的學長,但不久學堂就被解散。1920年,劉少奇在長沙加入青年團,1921年由上海外國語學社負責人楊明齋介紹前往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同年由中共旅莫斯科支部書記、工人運動領袖羅亦農介紹加入中共。

1922年劉少奇提前結束學業回國,後長期從事工人運動,任職於中華勞動組合書記部即今中華全國總工會的前身,1922年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期間與毛澤東相識。值得指出是,畫家侯一民文革前曾作《劉少奇與安源礦工》,文革時期為徹底打倒劉少奇,針對這幅畫誕生了在中國美術界具有和樣板戲一樣地位的《毛澤東去安源》,侯一民後來又作了《毛主席與安源礦工》贖罪補過。

1957年6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三次代表大會代表與中共領導人合影。前排左起:中共政治局委員林伯渠,中共中央副主席陳雲、周恩來、朱德,主席毛澤東,副主席劉少奇,政治局委員、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董必武,政治局常委、書記處總書記鄧小平。(Getty)

在中共革命由城市工人運動轉向農村土地革命後,劉少奇曾前往中央蘇區工作,從事紅軍政工工作,中共長征抵達陝北後即再次前往國統區即白區工作,擔任中共北方局書記。1937年中共白區工作會議上,劉少奇作《關於白區的黨和羣眾工作》的報告,也正是因為劉少奇在白區工作上的建樹,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賦予劉少奇「正確路線在白區工作中的代表」,實際上成為中共白區幹部的代表,高饒事件中高崗稱劉少奇是白區黨就源於此。

也是由於長期從事白區工作,劉少奇長期遠離中共領導核心,在強調「槍桿子裏出政權」的年代,毫無軍隊與蘇區背景的劉少奇在黨內並不顯山露水,但1942年劉少奇就當選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革軍委副主席躋身中共領導核心。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源於劉少奇深厚的理論功底,一方源於毛澤東從思想上清除王明路線影響的需求。

早在1936年劉少奇就發表《肅清立三路線的殘餘——關門主義冒險主義》批判王明路線;1939年劉少奇在延安馬列學院作《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的著名演講,對中共黨員提出了黨性鍛鍊的要求;1941年,劉少奇在中共中央華中局黨校作《論黨內鬥爭》的講演,提出了開展黨內鬥爭的正確方針。當然,要清除王明路線在思想上的影響,最好的方法是用新的理論路線代替,毛澤東思想概念應運而生,劉少奇在中共黨內又最早提出了「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概念。

1945年中共七大上,劉少奇作《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第一次系統闡述了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內涵,並將毛澤東思想寫入黨章,確立為中共的指導思想。在將毛澤東捧上神壇的同時,劉少奇成為中共黨內僅次於毛澤東的二號人物。1945年毛澤東前往重慶談判時,劉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職務,此後直到文革被打倒前劉少奇多次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職務。1958年毛澤東決定不再擔任下一屆國家主席職務時,推薦劉少奇出任國家主席。

1962年9月,時任中國國家主席劉少奇與夫人王光美接見來訪的印尼總統蘇加諾(Bung Sukarno)夫人。(新華社)

毛澤東甚至還主動向民主黨派推介劉少奇:「我們共產黨內主持工作的,我算一個,但我是不管日常事務的,有時候管一點,有時候不管。經常管的是誰呢?是少奇同志。我一離開北京,都是他代理我的工作,從延安開始就是如此,現在到北京又已經10年了。以他擔任國家主席比較適合。」劉少奇儼然已是毛澤東親自挑選的接班人。

也是因為劉少奇在中共黨內根基不足,軍內更是毫無根基,其躍升很大程度上源於毛澤東的賞識,因而儘管在經濟工作等領域與毛澤東存在分歧,但在政治上劉少奇始終緊跟毛澤東。高饒事件中,毛澤東原本只是想敲打劉少奇、周恩來的經濟工作路線尤其是土改路線,高崗挑起白區黨、蘇區黨之爭後,毛澤東即支持劉少奇打倒了高、饒。事實上,正如粟裕事件中主持中央軍委工作的彭德懷才是毛澤東真正的忌憚對象,在高饒事件中相對於東北王高崗長期從事白區工作的劉少奇威脅並不大。

在廬山會議上,當彭德懷在給毛澤東的信中提出反對個人崇拜時,劉少奇堅定地站在毛澤東一邊批判彭德懷。劉少奇在會議結束時專門發表講話,批判彭德懷反對個人崇拜,主張「積極地搞個人崇拜」。1962年大躍進惡果充分顯現,彭德懷的意見得到證實時,劉少奇雖承認「(彭德懷)信中所説的到的一些具體事情,不少還是符合事實的」,「一個政治局委員向中央主席寫一封信,即使信中有些意見是不對的,也並不算犯錯誤」,但也強調「所有的人都可以平反,惟彭德懷同志不能平反」。

自1959年到1965年,《人民日報》每年10月1日國慶節頭版,都以最為顯著位置刊登「毛澤東主席」和「劉少奇主席」的大幅半身照。(人民日報)

大躍進失敗後,毛澤東的聲望受損暫時退居二線,一線的劉少奇主持恢復經濟。在毛澤東缺席的中央工作會議上,對於如何醫治大躍進留下的創傷,劉少奇、鄧小平、陳雲等主張「退」,凡是超過現實可能性的都要退,退是為求得平衡,「要退夠」。但在毛澤東看來「退」就是復辟,不過在陳雲向毛澤東系統談了各位常委都贊成的意見後,毛澤東不置可否並未明確反對。

1962年7月上旬,毛澤東與劉少奇在中南海游泳池坦率地交流了想法。劉少奇稱:「餓死這麼多人,歷史要寫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書的!」毛澤東則説:「三面紅旗也否了,地也分了,你不頂住?我死了以後怎麼辦!」最終兩人達成妥協,毛澤東同意繼續調整經濟,劉少奇也表達了三面紅旗不倒、人民公社不散、高指標不搞、公共食堂不辦等想法。

然而,在隨後的北戴河中央經濟工作擴大會議上,毛澤東重提階級鬥爭,令劉少奇措手不及。一向在政治上緊跟毛澤東的劉少奇,在接下來的會議和中共八屆十中全會上作了自我批評,表示贊同毛的觀點。1963年毛澤東發起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即四清運動,劉少奇全力配合,指派夫人王光美到河北省撫寧縣盧王莊公社桃園大隊參加四清工作,總結出了「桃園經驗」作為四清運動的典型。

1980年劉少奇平反後中共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為其隆重舉行了追悼大會。(新華社)

與此同時,在經濟上劉少奇繼續堅持調整路線,力圖在階級鬥爭與經濟調整之間或者説他與毛澤東之間尋求調和,但在毛澤東看來劉少奇執行的是一條和自己完全不同的政治路線,已經屬於路線之爭而非人民內部矛盾。1964年底舉行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毛澤東與劉少奇的分歧公開化,毛澤東提出當前「主要矛盾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敵我矛盾,運動的重點是整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佔據上風,所謂的「走資派」不正是劉少奇等人。

1966年文革爆發後,劉少奇在支持毛澤東發動文革的同時,仍在試圖調和控制文革的衝擊範圍,殊不知文革所要鬥爭的對象正是以劉少奇為首的所謂中共黨內走資派。1966年底劉少奇被打倒監禁,1968年中共中央專案審查小組提出《關於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罪行的審查報告》,並在隨後的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上批准,「將劉少奇永遠開除出黨」。劉少奇在關押期間身體持續惡化,得不到應有的治療,於1969年11月12日在關押地河南開封病逝,享年71歲。

1980年2月24日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一致通過《關於為劉少奇同志平反的決議》:「文化大革命前夕,由於對黨內和國內形勢作了違反實際的估計,提出了黨內存在一條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隨後又提出了存在一個以劉少奇同志為首的所謂資產階級司令部,這些論斷是完全錯誤和不能成立的。林彪、『四人幫』一夥出於篡奪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權、顛覆無產階級專政的反革命目的,利用這種情況,捏造材料,畜意對劉少奇同志進行政治陷害和人身迫害,並把一大批黨政軍領導幹部誣為劉少奇的代理人,統統打倒,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後果。這是我黨歷史上最大的冤案,必須徹底平反。」